作文是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作文是培养我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的工具,通过写作可以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物理实验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物理实验作文篇1
这次的物理实验与初二相比,简直变了一个样,不再是简单的小车,尺子,秒表,而变成了一排排,看不懂的机械装置,令人眼花缭乱的导线,电灯泡严肃且有点冰冷,与化学实验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这次实验要探究的是电路那第一步,当然是连电路。先找到电源正极用一根导线连上,再将导线另一端连着开关,就这样将各种元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圈”。但问题来了,电灯泡怎么没有亮?小组成员赶紧寻找原因,第一次发现是有一根导线压根没连上,我们将其连好后又激动的闭合开关,但灯仍然没有亮。第二次发现导线没有双井完善后,发现灯还是没有亮,怎么回事?我们几个研究了半天都没找到原因,但一位同学伸手拿原件时,不小心碰到了灯泡,把灯泡向下压了一下,只见两个灯泡瞬间就亮了,这位同学可真是我们小组的“恩人”,不然不知道我们在第一个实验要花多少时间。
吸取了上一个“一波三折”的实验的教训,我们信心满满的开始,第二个实验,但这个电路虽然做题做起来容易,但实验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好几条导线纵横交错,完全不是书上画的可爱,清晰的四方电路图,再加上有多种连法组员意见不统一,第二个实验没有做出来,还是很可惜的。
这次实验更让我们体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道理。
物理实验作文篇2
今天上午的物理课,我们班开展了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实验的材料很简单,一个漏斗,一个乒乓球。我当时很好奇:“漏斗与乒乓球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是让乒乓球在漏斗里转圈吗?”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物理老师笑眯眯地说:“我们要探究乒乓球不落的秘密。”
只见老师将乒乓球放在漏斗下方的中心位置,然后用手托着,将漏斗倒立,漏斗口朝下,手一松,乒乓球便掉了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老师的表情严肃起来,我看那位同学能不借助任何工具,是乒乓球不掉下来!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窃窃私语:“这怎么可能?”这是机灵鬼小聪发话了:“我们用嘴使劲吸,把球吸住,不就不会掉下来了!”好主意!我连忙尝试了一下,结果这出乎我的意料,明天就会到没有被吸住,反而掉落得得更快了。我们丈二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突然,一位女生大喊:“我找到方法了,同学们!”只见他不紧不慢的拿起漏斗,手拖着,然后用力一吹,手同时松开。乒乓数竟然原地不动!我蹲下来,看到乒乓球只是轻微的弹跳,并没有向下掉的可能性。她吹尽气,乒乓球应声而落。这是我们很纳闷,吸球不落,吹球球反而落下这是为什么呢?
物理老师一直在旁边看着,我们结束了实验,他在讲台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流体压强。流体速度越大,压强越小,空气流速小,所以压强小,漏斗里空气会把,平乓球压上去,就不会落下。跑车的尾翼就是应用了这个道理。
我顿时恍然大悟,真是生活中处处是科学!
物理实验作文篇3
我参加的小牛顿兴趣小组,做了许多有趣的物理实验,那次制作小电机让我至今难忘。
王老师给我们讲完了小电机的原理,就把材料袋给我们发了下来。同学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倒出材料袋,啊,里面有磁铁、电池盒、漆包线、砂纸、两节电池、还有一个粉红色的盒子。
开始动手了。我按照书上的步骤,先把漆包线绕在粉红色的小盒子上,一开始我总是绕不紧,它松松地,手一放线就掉了。我急得手心直出汗,王老师看见了,上前告诉我要点,在绕的时候,一只手要紧紧拉住漆包线来绕。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步我终于成功了,我的粉红盒子绕上线像一个象个金色的胖娃娃。
接下来,我拿出砂纸刮去漆包线上金黄色的漆。老师要求一头全部刮掉,另一头只刮一半。我用力地刮,一会儿就完成了。然后,我把电池装在电池盒里,在一个凹槽里放入磁铁,把胖娃娃放在凹槽的上方。老师说,只要用手轻轻拨动胖娃娃, 胖娃娃就会转动起来。咦,我放进去后胖娃娃怎么不动呢?我想:是我的电池装错了吗?我把我的胖娃娃放到做成功的同学的电池盒里,唉,还是不动,看来问题出在我的胖娃娃身上。绕线,王老师已经检查过了,看来是刮漆出了问题。
我又开始刮漆,这次我刮得更用力了。再把胖娃娃放进去,拨动它,还是一动不动。看着别的.同学的小电机转得飞快,他们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心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别提多难受了。我眼睛里含着泪水,拿过工具袋,找出大砂纸,再次认真地刮了起来。看看差不多了,又一次把胖娃娃放进电池盒里。还没等我拨动它,胖娃娃自己就开始转动起来了,两头的漆包线转成了一朵花。哈哈,它是在跳着减肥操吗?这下我的心情一下子从零度升到了一百度。激动地喊了起来:我的转起来啦!我的转起来啦!
王老师高高地举起我的作品,取出胖娃娃,又放进去,说最成功的实验应该像陆俊融这样,不用拨动,它能自己转起来。我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
真是一次难忘的,有趣的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作文篇4
刚进教室,就听见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了一盒橡皮泥。
老师进来了,同学们都很兴奋,有的同学忍不住问道:“老师,今天是不是要做实验呀?”老师回答道:“对。这节课我们来做个实验。”说着,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小瓶子和一个盛满水的大缸子。然后告诉我们实验规则:只要不让橡皮泥沉到水底,用任何方法都可以。什么?难道是我们听错了?大家都知道一坨橡皮泥在水中一定会沉下去的,怎么可能浮上来呢?有的同学疑惑地挠着脑袋,有的同学摇摇头不敢相信,还有几位同学议论:老师是不是说错了……“哪位同学来试一试?”老师看见同学们都不举手。就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提示语:体积。对,改变体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立刻举起了手。很幸运,我被老师叫上了讲台。我想了一会儿便动手操作起来。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先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了小船的形状,船壁和船底都捏得薄薄的,然后把它轻轻地放进了大缸子里。哇噻!它浮起来了。我成功了!这时,老师问:“那你能不能再用一种方法,让橡皮泥在不改变它最初形状的情况下使它上浮呢?”我傻眼了。我看了看同学们,这时,他们正用信任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告诉我:“唐燕翎,你行的。加油!”这时,老师也鼓励我说:“刚才你已经成功了,我相信这次你肯定会比上一次做得更好。”听到老师这样鼓励的话,我想:绝对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我想了一会儿,先把一块橡皮泥放在小瓶子里,再把小瓶子的瓶口塞住,然后轻轻放入水中,小瓶子浮起来了,我又成功了!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感觉自己太了不起了,好有成就感。小组开始做实验了,同学们都很认真,有的在小声讨论,有的在低头沉思……“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物理实验课,它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多动手操作,才会成功。
物理实验作文篇5
有一次科学课,老师带了许多的实验材料,我们一看十分兴奋,心想:今天终于可以做实验了,一定很有趣。
上课过了一会,便开始做实验了。我是组长,便上去拿了一个烧杯、一个酒精灯、一个大夹子等,这些都是我们做实验需要用的东西。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土豆泥倒入烧杯的四周,在烧杯中间倒入番茄酱,再用夹子夹住烧杯,把烧杯放到酒精灯上烧,过了一会,番茄酱开始冒烟,我心想: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待会番茄酱会不会喷出来,喷到我们脸上呢?可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喷出来,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原来是我们的番茄酱太稀了。再看看旁边王舒欣那组,土豆泥在旁边早已发干,而里面的番茄酱在不停地翻滚着,好像快要喷出来。我们组的眼睛全都盯在了王舒欣那组的烧杯上,早已把我们组的道具搁到了一边,“快了,快了,番茄酱快出来了!”围观的同学叫了起来,等了老半天,番茄酱也没出来,老师解释说是番茄酱太浓,容易发干,所以才没喷出来。
这次的实验虽然没有一组是成功的,但是我们掌握了做这个实验的要领,我相信下次我们再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定每一个组都可以成功的!
看着一次次的失败,我们组决定再试一次,我们把烧杯洗了洗,和之前的步骤一样,只不过我们把番茄酱里的水都过滤掉了,把土豆泥里的水也倒掉了一些,我心想:这下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我们组信心满满的看着即将要喷发的番茄酱,“耶!”随着我们组的一声叫声,其他组的人都来围观,我们看着喷发出来的番茄酱落到了刘宪颖的桌上,不由得笑了起来,而一旁的刘宪颖早已按捺不住,开始大骂起来,这下我们笑的更厉害了。
可见,要想实验成功,必须要掌握好每一步的要领,要细致!
物理实验作文篇6
自打上初二以来,又加上一门物理,学习更是吃得紧,平时想“放松一下”,家长都毫不给我们“苟延残喘”的机会。
你还别说,虽然增添一门物理,但也让我们找到了其中的“乐趣”—就是做实验。上周四早晨,我们有一堂物理实验课,当时,同学们已经高兴的手舞足蹈,又蹦又跳。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那是因为物理实验即有趣,而且不用像平时上课那样“死学”,只要掌握其中“奥秒”,就可以对本节课程所学知识“滚瓜烂熟”了。
来到实验室门外,为了井然的秩序,老师让大家排队进入实验室,同学们你推我挤地“争取”最前面的位置,谁都不愿是最后一位。进入实验室,通敞明亮的感觉,首先入人眼帘,宽敞的讲台让老师们尽情地发挥,舒适的座位让学生们更加地投入,先进的实验器材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一些同学已经迫不急待地注视着实验器材,就如同一听见冲锋号就马上冲锋的士兵一样激动不已。
打开实验报告册,老师要求同学们按照书上的部骤来进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和王某某一组,他点火来,我摆镜,再后放个接收屏。我们移动蜡烛,烛光通过凸透镜所呈现出不同小的光像。把蜡烛从凸透镜的焦点向无限远处移动,屏上的像变小,像距变大,但物距渐渐变小。最后,我们由实验和探索,得出了五个有关凸透镜的结论:一是,当物距大了二倍焦距时,成了到立,缩小则它像;二是……到了快下课时,我和王某某争着吹灭蜡烛,我俩相对着便了动他吹,就是吹不灭,最后还是一位女同学“帮忙”吹灭的,我俩都感到一丝丝“愧疚”。
这堂物理实验课,不仅让我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更提高了我的动手和思维能力,更让我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分享了合作的喜悦。
物理实验作文篇7
今天的物理课,老师讲了物态变化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为了让我们更直观的观察到本节课的内容,老师为大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铃声响起,同学们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目光紧紧盯着讲桌上的东西——实验器皿(盆的。样子)、保鲜袋、一瓶“脉动”……
首先老师烧了一壶水,在一阵“咕嘟、咕嘟”声中,同学们心不在焉地预习了课本,终于等到水开了,老师将水倒入器皿中,白气立马模糊了我的视线。只见老师拿起一个保鲜袋,吹开了封口后,解释道,“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观察,这保鲜袋既透明又密封,是实验的不二之选。”接着老师又小心翼翼地扭开脉动瓶子,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瓶中装的是满满的酒精。随着两三滴酒精的滴入,准备过程便完成一大半了。老师在大家急切的目光下,排出了袋中的空气,并紧紧系住了封口,实验要开始了。
老师先是将保鲜袋放入热水中,并用手不时按压,使塑料袋充分接触水面。接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保鲜袋在老师手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猛地膨胀起来,原本扁扁的保鲜袋瞬间变成了一个“气球”!见此状况,我不禁惊叹出声。
老师见此状况微微一笑,将“气球”拿了出来,我惊讶地发现——酒精不见了!不对,是液体酒精不见了!这等神奇的现象我怎么早不知呢?在我感慨的同时,“气球”又发生了变化!原本鼓胀的“气球”在离开水的“滋养”后很快便瘪了下去,袋中很快又变成了入水前的两三滴酒精!而后,老师解释道:“这水提供的养料便是热,刚刚的液体酒精在热水中进行了汽化……”
一节课下来,老师做了很多小实验,都是最简单却又有趣的,让物理在我心中又有了新的定义——除了实用的定义外更会有有趣的实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