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工作方案

小学数学六上教案优秀6篇

想要让教学更具趣味性,教案中需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教案,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二十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六上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六上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校园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 (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1.出示第三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前操场。因为要造“牡丹公寓”,宽减少了10米,这样前操场面积就减少了400平方米。现在前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3)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猜测。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2.出示第五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如果这个操场的长增加20米,或者宽增加1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尤其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根单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说得数,最后一组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355 402

93 246 5006

2.填空:

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

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动画口算除法(导入)(农村学校可口述情境):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2.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口述列式并板书:

603、 602、606 、604(说明:604以后再学)

设问:以上各题结果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出示课题)

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 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计算603=20可能有以下算法:

想法一: 3= =20

想法二: 203=60 所以 603=20

想法三: 20+20+20=60 所以 603=20

(以上题目汇报时,先后顺序不定.突出算法多样化.)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 3= , 就是20.(教师用红笔标出,指名学生说几遍.)

(3)学生试算 602、 606,订正得数.

(4)引导学生初步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 6个十,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就是20.同样口算60除以2因为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所以602=30;口算60除以6因为6个十除以6得1个十,所以606=10.

(5)初步练习:804= 903= 802= (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6)教学读法:603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以读作:3除60.

(7)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谁能用两种方法读出算式.

(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教师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8)提高练习:第30页的做一做.

402,让学生先用两种读法读出算式,再说一说口算方法.

5005、80002,让学生快速写出得数,并说一说哪种方法最简便.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口算.

2.教学例2.

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让学生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让学生实际分一分,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先分的'什么?(整捆的)每份分得几捆?(2捆)再分什么?(单根的)把单根的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分得几根?(3根)分完后每份共有多少根(23根)

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6个十和9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 3= );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 + =23)就是所求的结果.结合讲解,可以把分小棒的过程做简单注释,然后列式计算.

在讲完之后,可再让两名同学把分小棒的过程叙述一遍.注意在教师引导下叙述,不必对学生的表达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小组汇报

问: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计算时应怎样想?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进行小结.

693=23 想: 3=

3=

+ =23

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82= 363= 555=

可直接让学生写在书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每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

72除以9_________ 4除48__________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303 402 804

393 482 844

独立完成,观察每组上下两题寻找联系和区别.集体订正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作简单的讨论.

问:你有更快的方法口算吗?

明确:如303和393.算303只要算十位上33,然后在个位上添一个0就可以了;而393,要先算十位上的33=1,1写在商的十位上,再算个位上的93,3写在商的个位上,结果得13.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本节课内容,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六、作业:

1. 602 5005 60003

822 963 777

2.(1)82除以2得多少? (2)3除900得多少?

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3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操作,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材料,创造性地设计问题,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条件。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运用,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在实际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将推动学生自主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把数学知识寓教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中,体验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生活的大空间。例如:人教版数学第七册《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一、复习沟通,建立联系:(5分钟)

检查预习效果,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发挥想象,突出创新性: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块面料想做窗帘,却不知道每块窗帘要多大?你们有什么金点子吗?

(学习小组积极行动起来,一边量窗子,一边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的金点子是什么,好吗?

生:老师,我们计算出这个窗子的长是2米、宽是1米,面积是2平方米,只要裁剪一块长2米、宽1米的布料就可以了。

师:好办法。噢,对了。我这里有一块面积正好是2平方米的面料,我们把它安上去,看一看行不行?

(老师和一名学生用双面胶装上窗帘)

生:老师,窗帘布太小了,这样不行。

生:老师,这样太难看了,另换一块吧。

师: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点呢?这样好吗?学习小组比一比,谁是最出色的设计师,怎样设计出最合理、最美观的窗帘。

(一石激起千层浪,探索气氛活跃、高昂)

师:哪一组的设计师,先来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

生:我们是这样设计的,窗子长2米,宽1米;我们就裁剪一块长2。5米,宽1。5米的布料,窗子就可以遮住了。

生:我们有不一样的,我们设计的是两边拉的窗帘,每块长2。5米,宽1。6米,这样的窗帘比较好看。

生:我有比他们更好的设计方案,经过测量从地面到窗子上方30厘米处,总长度是3。30米,我们就裁剪一块长3。30米,宽1。6米的布料做窗帘,这样的窗帘不是比他们更好看吗?

生:我的想法跟他差不多一样,但是我们设计的是两开的窗帘,每块长3。2米,宽1米,面积是3。2平方米。只要拉开两块窗帘却成了一个八字形,这样的窗帘更好看更优雅。

师:好样的,很有远见,有个性。

生:老师我们这样设计行不行?我们也是设计两开的只不过,只不过。

师:没关系,大方一些,同学们给他鼓励一下好不好?

(掌声热烈响起)

生:老师,窗子上方的墙壁已经变色了,经过测量从地面到天花板长度正好是4米,在天花板下安装一根长1。6米的不绣钢管,再裁剪两块布料,每块长4米,宽1米,面积是4平方米的窗帘,如果把整个教室都安装上窗帘,教室就变成优雅的客厅了,小芳家的窗帘是这样设计的。(掌声阵阵响起)

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太棒了!个个都是出色的设计师。

课后评析:

本节课学生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想说就说,想做说做,团结合作,大胆创新。开放了学生学习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显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本节教学的着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把书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乃至会用的迁移,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5

第一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小鸡种禾苗。

3、

表示( )个( )相加

答案:1、花图:4+4+4=12或3+3+3+3=12心形图:3+3+3=9

买6个这样的苹果共( )元。加法算式为:

教学准备

7+7+7= × 6+6+6+6+6= ×

(1)交流几个几相加

(2)改写乘法算式

答案:3×4或4×3;7×2或2×7;3×7或7×3;5×6或6×5。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一次回到情境图,体验乘法的意义,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 ☆☆ ☆☆ ☆☆ ☆☆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 )=( )读作:

( )×( )=( )读作:

2.解决问题。

(1)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

(2)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4个2,2+2+2+2=8,4×2=8读作:4乘2等于8;2×4=8读作2乘4等于8。

2、3×5=15(个)或5×3=15(个)答:5辆三轮车一共有15个车轮。2×4=8(元)或4×2=8(元)答:一共用了8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知道几个几等于几乘几。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3+3+3+3=( )×( ) 5+5+5+5=( )×( )

8×5=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列式

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一步应用题的结构.

2.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有图有文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图有文字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减法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8页例5的两幅图的图画,独立作业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教科书第88页数学游戏的口算卡片和得数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6+2= 9+4= 9+9=

9+3= 3+5= 4+6=

9+7= 9+6= 9+5=

2+7= 9+2= 9+8=

统计2分钟以内做完的人数及正确率.指名说一说计算9+3和9+7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出示例5的左图(小鸟图),3只小鸟落在树枝上,再出示一幅图,上面画有6只小鸟.

师:图中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图中先告诉我们树上有3只鸟,又告诉我们又飞来6只.

师:求一共是多少只该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6合起来是9,列式为:3+6=9.

教师取下后贴上的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左边的题.

(2)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5左边的加法应用题.

(1)学生讨论: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题里告诉了树上有3只小鸟,还告诉了又飞来6只,让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师说明,已经告诉我们的树上有3只小鸟和又飞来6只都叫已知条件,让我们求的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在这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们学过的应用题一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到前边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6合起来是9,列式为3+6=9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左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加法题(小兔图).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填书上的空.

3.教学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右边的图(梨图),盘子里有10个梨,再用纸盖住其中的4个,并在原来位置用虚线画出4个形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盘子里有10个梨,吃了4个,求还剩几个?也就是从10个梨中去掉4个,从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为10-4=6

(2)拿走盖着4个梨的纸,出示例5右题的用文字叙述的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题,找出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盘子里有10个梨,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吃了4个梨,是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是:还剩几个?也是用文字叙述的.

师: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想,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还剩几个,就是从盘中的10个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个,也就是从10里面去掉4还剩6,列式为10-4=6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汽车图).

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4.集体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画表格,表格中有图有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5.看书,质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另一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题时,先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列式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图片:练习3).

先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比比看哪组先夺得红旗(图片:练习4).

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做红旗两边的两组题,全组同学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获得红旗.

3.游戏你争我抢【详见探究活动】.

布置作业

(投影片出示)

让学生写到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教学开始抓住图画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5篇

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案7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减法教案5篇

小学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7篇

平行四边形面积小学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案7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8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案8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教案通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944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