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教学反思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教学反思的写作,它是反应我们教学能力的文件,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自加入评选参加市优质课评比人员的队伍以来,这是第二次上课,整节课下来,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是我参加这个队伍的最主要的目的。这节课,教学环节比上一次清晰了,顺淌了,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但漏洞还是一个又一个:
在设计此教案之前,由于明白自己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对数学的专业化术语掌握得还不够,所以特地找来了很多相关的参考书,尽量用心地设计每一句话,但“临时抱佛脚”往往是要漏馅儿的,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漏洞百出。就像刘校长所说的:“连我有时都听得糊涂,学生怎能明白?虽然你心中明白,但表达的不够明确。”我想这一点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所在。从现在开始我应该为自己充更多的电了,去细致地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体系,多看些数学相关的书籍,掌握好更多的数学专业化术语。这是我近期努力的目标。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堂生成的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好。尤其是当我让学生寻找生活的小数时,一学生说:“我在跑步机上见过。”时,我居然“哦”了一声,可能是因为有这么多重量级的'老师听课,紧张的缘故吧。但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虽说平时对跑步机接触得不多,更没有细致地去观察过它,也不能草率地“哦”呀,至少可以给学生留个悬念哪,“跑步机上真的有小数么?下次老师可要好好去观察观察,你们也是哦。观察后我们再来讨论吧。”这样就不会有误导学生的嫌疑了。也许是自己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够吧。
再者,就是对整节课的目标定位还不够到位,定位太低了。我想,应该是自己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体系不够了解和没有很好的去了解学生的学情的缘故吧。或者是被自己教一年级数学而影响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这一环节时,当学生说出1分米等于1/10米时,我直接用讲授法告诉了学生1分米还可以写成0.1米,根本没有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机会,学生完全可以在我稍稍提示后,通过1角等于1/10元等于0.1元迁移到1分米等于1/10米等于0.1米,因为钱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东西,他们更好理解,应该利用这一点来教学这个环节。可我没有,我遏止了学生的思维,只是“扶”着学生走完课堂,这样,学生怎能学会自己主动的思考呢?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我会填补这一个一个的漏洞,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称职而出色的数学教师。加油努力吧!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3、巧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让他俩多读几遍,其他同学评价,使学生深刻了解小数读法,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恰当。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既然是初步认识,这个初步认识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因为在四年级下册还要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到底在初步认识中要不要给学生渗透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这样的抽象知识?这是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会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定位是:在本节课中使学生会读会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但一定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到认识小数的抽象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生熟知的货币和长度单位两个素材背景,从而认识体验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等。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学生自我感知—-自我体验--—抽象概括—--总结应用的一个过程。
课堂上我并没有过多用课件,始终运用学生列举的例子为学习材料,从而完成了读小数,写小数。尤其读小数,学生受以前读整数方法的迁移,会把像120.12、25.25这样的小数读错,但应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正确读法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要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就按学生所说像读电话号码那样读,学生的理解很到位,如果读的不够熟练,可以让孩子课后继续找到更多的小数读一读,不必在本节课中对小数的.读法做深入研究。毕竟在四年级下册会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而应把大块时间留给后面的知识难点的突破中。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认识到1米=10分米.相当于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么,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占1米的十分之三,所以3分米就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了小数的含义,因为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后面的百分之几的分数表示的小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学,学习的效果也还是不错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在书上自学填空。再由超市物品价格引入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数。在学习1角=1/10元=0.1元,7角=7/10角=0.7元,1分=1/100元=0.1元,7分=7/100元=0.1元 从学生熟知的价格背景中体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最后通过观察板书,横向做对比,纵向寻找规律,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 方 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首先复习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十分之几的含义,为下面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 .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实际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老师适时作出点拨,得出几分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同样可以写成小数。又通过让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说一说,在实践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数的'含义。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找身边的小数、组数比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4、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使得学生深刻的了解了小数的读法。
在整个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上的主动构建过程”。学生每天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读教参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角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时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水果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用小数表示角和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找身边的小数、用小数表示涂色部分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