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充分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创意十足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教案四和十教案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教案四和十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乐意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新年的心愿,体验迎接新年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
将心愿绘画在心愿卡上。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新年心愿树
2、心愿卡
3、记号笔。
活动流程:(欣赏重现--联想创作--展现交流)
一、欣赏重现
1、讨论回忆师:今天符老师带来了一本日历,看一看,这是哪一年的?2008年。
师:今天几月几号?找找在哪里?今天是12月30号。
师:今天过完了,后面还有一张纸,过完就要过2009年啦!新的一年要来到啦!拍手庆祝。
师:符老师和褚老师在2009年有个心愿,看看!出示爱心卡。
猜猜褚老师的心愿是什么呢?幼儿回答。
师:褚老师,猜对了吗?老师回应。
师:我们把心愿卡挂到心愿树上,心愿树有了褚老师的心愿变得更漂亮了。
师:符老师也有个新年心愿,猜猜我的新年心愿是什么呢?出示爱心卡,幼儿回答,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提示,小朋友矮矮的,后来他又变得高高的。
小结:我们的心愿卡挂到了心愿树上,这样新年老人就能知道我们的新年心愿并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愿望啦!
2、幼儿和同伴讨论师:你们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请你们想想,然后把你们的新年愿望先对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然后再告诉大家。幼儿相互交流,教师同个别幼儿交流。
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赚更多的钱、我的本领大、全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得到好玩的玩具、希望警察叔叔工作不要太辛苦、幼儿园的老伯伯快快乐乐的、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小结:你们不仅想到自己的心愿,还想到为自己的爸爸妈妈送去祝福,还想到给其他关心我们的人送上祝福。你们真是善良的好孩子。
二、联想创作
1、感知联想师:请小朋友们也把自己新年愿望画出来,可以画和自己新年愿望有关的东西,这样新年老人看了就能明白你们的心愿了。
2、绘画创作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心愿卡。请你们把你们的心愿画在心愿卡上吧。
幼儿动手绘画心愿卡,教师巡回指导,为个别想写字的幼儿写上祝福的话。
三、展现、交流播放背景音乐《新年好》
师:小朋友们一起来,我们把这些心愿卡挂在新年心愿树上,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这些愿望能实现,好吗?
师:找找你的心愿卡在哪里?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心愿。
在音乐声中和孩子歌唱、许愿。哇!要过年了,好开心啊!在音乐声中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顺序较为流畅、教师的精神状态也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回应与提升方面不足,对幼儿的回答,教师的回应略显呆板,缺乏一些有深度的挖掘,使孩子的回答得不到教师的总结和反馈。
活动中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提炼,对活动的重点部分即通过心愿卡能表达心愿这个点没有分析到位。
在结尾处可添加和客人老师的互动环节,对客人老师说说自己的心愿,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
中班教案四和十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乌龟不愿意说话,给它造成的窘境。
2、在玩指偶的过程中,再现诗歌情景,并学习边玩指偶边朗诵诗歌。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难点】
理解诗歌中乌龟由于不愿意说话而带来的麻烦,激发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挂图三幅。
2、事先做好乌龟、青蛙、蜗牛的角色指偶。
【活动过程】
一、引题,乌龟不理我。
1、猜谜语。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别着急,猜出谜语你就知道啦。听好了:“小小碉堡,露出腿脚,谁在里面缩头缩脚”。(乌龟)
2、请出小客人“乌龟”,引出诗歌《乌龟怪脾气》。
师:哟,真棒。一猜就中,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乌龟的到来吧。
师:我们可以向小乌龟打招呼,怎么说:小乌龟好。(幼儿自由回答)
可能没听见,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大声的'跟它打招呼,(幼:小乌龟好。)
奇怪了,我们跟他打招呼,问问题,小乌龟怎么都不理人啊。这脾气可真怪。(乌龟怪脾气,见谁都不理)
乌龟不爱说话的怪脾气会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乌龟怪脾气。
1、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师:图片(1)上太阳怎么样?乌龟要去干嘛啊?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太阳叫红艳艳。师:太阳红艳艳,乌龟忙爬山。
师:乌龟碰到了谁,蜗牛是怎么说的?(蜗牛说:“山路陡!”)诶,陡是什么意思?陡是山坡坡度很大,不容易爬上去。那乌龟会听吗?为什么它不听,它又是怎么做的?一直往前爬
(蜗牛说:“山路陡!”乌龟不理蜗牛,)
师:(图2)看、这回他又碰到了谁,猜猜看它又会怎么说?(青蛙说:“山路滑!”)诶,滑是什么意思?对,滑是路滑,容易摔倒的意思,这回乌龟听了吗?(没,青蛙说:“山路滑!”乌龟不理蜗牛)
(图3)乌龟爬到半山腰,呀,发生什么事情了?(山路好像大滑梯,一滑滑到山谷底,摔得头昏眼又花)。小朋友的眼睛真亮,看乌龟的头上都冒金花了。
乌龟摔到山谷底,有没有朋友来救他?为什么?(没有人来救他,因为乌龟还是不说话)。
对,乌龟还是不说话,乌龟不说话,有谁来救他?
2、学念儿歌。
(1)师:这是一只怪脾气的乌龟,老师把它爬山坡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叫《乌龟怪脾气》,小朋友们一起来说一说,名字叫、、、、请仔细听一听?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2)师:这只乌龟呀脾气可真是怪,我们也一起来念念儿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
(3)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乌龟、青蛙、蜗牛的指偶,我们一边玩指偶,一边念儿歌,把乌龟的指偶套在这只手的大拇指上,把青蛙和蜗牛的指偶分别套在另外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上,(事先在凳子下面放好指偶)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边玩指偶边念儿歌,开始。
(4)小朋友们念的都很不错,但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当念到蜗牛时,没有拿出蜗牛的指偶,当我们念到蜗牛时,蜗牛的指偶出来,青蛙的指偶藏起来,当念到青蛙时青蛙的指偶出来,蜗牛的指偶藏起来,我们再来试试看看,看这次玩的是不是比第一次好。
(5)现在请女孩子边玩指偶边念儿歌,男孩子仔细听,仔细看,看看女孩子玩的好不好,念的好不好。
(6)现在请男孩子边玩指偶边念儿歌,女孩子仔细听,仔细看,看看女孩子玩的怎么样?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棒,老师为你们拍拍手。
师:小乌龟这个怪脾气好不好,不好,刚才好多小朋友都摇头了。我们可以怎样帮小乌龟改掉这个怪脾气吗?等下,我们再去想想、说说,我们可以把乌龟改掉坏脾气的内容也编进儿歌里去,好吗?
?乌龟怪脾气》
乌龟怪脾气,见谁都不理。太阳红艳艳,乌龟忙爬山。
蜗牛说:“山路陡!”乌龟不理蜗牛。
青蛙说:“上路滑!”乌龟不理青蛙。
乌龟爬到半山腰,四脚一滑喊:“不好!”
山路好像大滑梯,一滑滑到山谷底。
摔得头昏眼又花,乌龟还是不说话。
乌龟不说话,有谁来救他?
活动反思
?乌龟怪脾气》是《我对你说》这个主题活动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这个语言活动主要是描述乌龟由于不爱说话而造成的麻烦。诗歌略带幽默风格。诗歌中乌龟不爱说话的怪脾气在我们中五班也有,有个别性格比较内向,不愿开口或不善交流的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会主动地与他人诉说,不会主动寻找老师或同伴的帮助,使问题不能及时、很好地得到解决,这个语言活动蕴涵的教育价值高,借这个诗歌帮助孩子们认识交流和自我表达的重要性。
中班教案四和十教案反思篇3
活动背景:
?指南》中指出角色游戏是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去进行角色之间的交换,学习按角色的要求运用语言,又模仿又创造,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认识社会,满足参与社会的渴望,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理解、了解理发店工作人员的劳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大胆表演,表现角色职责。
2、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3、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养成轻拿轻放玩具、轻声说话、礼貌交往的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了解休息区的作用,是顾客排队等待的地方。
2、知道在理发店里可以洗发、理发、染发、烫发,了解洗发、染发、理发的基本步骤。
二、物质准备:
场景布置、梳子、镜子、花剪刀、卷发器、吹风机、毛巾、卷发棒等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游戏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理发店,观察、了解理发店的的`工作人员以及各自的职责。
2、布置理发店环境,准备理发师常用的工具。
3、出示各种理发工具,让幼儿了解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4、引导幼儿说说理发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怎么样工作和服务客人的。
5、教师可示范洗发、理发、染发等过程,师幼一起讨论,加深幼儿对理发店工作人员工作的了解。
第二阶段:
1、幼儿自主协商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游戏。
2、教师扮演各种角色,进入角色区,以各种身份询问幼儿角色,观察幼儿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生活原景。
3、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欢迎光临”“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请坐”“请你稍等一下”等;同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活动时的音量,不要太大吵到别人。
4、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活动反思: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角色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道具,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有的幼儿能按角色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理发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中班教案四和十教案反思篇4
设计意图利风吹拂,大地回春,小区的草评、郊外的空地上,傍晚和星期天,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放风筝。风筝以它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了大人和孩子的心。何不设计一个以风筝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既能了解有关风筝的更多的知识,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美,又能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发展动手能力。因此,设计了《美丽的风筝》这一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3、愿意设计制作风筝图案,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布置"风筝展览"。
2、教师对风筝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基本结构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3、有关风筝的幻灯片6张。
4、纸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毛笔等综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参观"风筝展览",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欣赏各种不同造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风筝。老师布置了一个"风筝展览",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当老师把遮住风筝的布揭开后,全体幼儿异口同声:"啊!好漂亮!那么多!)评析:风筝是教师收集和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幼儿没有集中看过这么多的风筝,只是熟悉自己带来的。这么多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风筝经过老师的精心布置,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幼儿的兴趣一直子被调动起来了。
师:这些风筝真漂亮!还有什么词语可以用来夸风筝漂亮?
幼1:美丽。
幼2:好看。
幼3:颜色鲜艳。
幼4:各种各样,非常漂亮。
师:你看到有什么风筝?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幼1:我看到有蝴蝶、猎八戒、孙悟空。我喜欢蝴蝶风筝,它的颜色特别鲜艳,有两只美丽的翅膀。
幼2:有老鹰风筝,还有小燕子、五角星、金鱼。我最喜欢老鹰,它的眼睛很大,很精神。
幼3:我看到有大蜈蚣、螃蟹、红灯茏,还有唐僧。我特别喜欢红灯笼风筝,觉得像过节一样。
评析:由于老师的提问紧接幼儿的感叹而来,而且问题具体、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观察的顺序和思维就紧跟老师走了。在问、答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领略到风筝的色彩美和造型美。幼儿发言很踊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教师就在请个别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互相讲一讲,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这一环节,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风筝,为下的环节做了铺垫。
2、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感受它的对称美。
(师:手拿一个风筝,便于幼儿看清楚。)小朋友们看一看,风筝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全班小朋友。
幼1:风筝有上面的画和后面的架子。画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用纸做的。
幼2:风筝上还有尾巴,是布和纸做的。
幼3:风筝上还有长长的线。要把它拿在手里,不然风筝就会飞跑了。
师:看一看,这些风筝的尾巴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
师:哪些风筝的尾巴长?哪些风筝的尾巴短?
幼1:大的风筝尾巴长,小的风筝尾巴短。
幼2:长串的风筝尾巴也长。
师:知道风筝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幼1:好让它在空中飘吧。
幼2:挂在风筝上好看。
幼3:我知道,尾巴是保持平衡的。星期天爸爸带我放风筝时告诉我的。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这个蝴蝶风筝,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1:上面的图案是一样的。
幼2:大小也是一样的。
师:再来看一看,风筝的骨架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根尾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骨架上的竹棒长短一样,粗细一样,两根尾巴一样长,一样粗。
师:刚才小朋友已经发现所有风筝的面、骨架、尾巴,包括上面拴的线都是对称的。对称才能保持风筝平衡,才能放飞到天上去。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由于教师多用"看一看"、"我们来看"这些语言提示,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观察、讨论的内容上来,所以幼儿观察仔细,讨论热烈。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结构时,教师把风筝拿在手中,还走到幼儿中间,便于幼儿看清楚风筝的正、反面都有什么。幼儿看得清,有得说。幼儿发言句子连贯、通顺,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幼儿之间的讨论、个别幼儿的发言,都为全体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结构时,特别强调了尾巴的长短与风筝大小的关系的尾巴的作用,既因为尾巴容易被忽略,又为幼儿在延伸活动中制作风筝做了知识上的准备。在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对称美的时候,教师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蝴蝶风筝,以利于细以逸待劳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发现"对称",再请幼儿观察其他风筝,知道"对称"是所有风筝的共同特点。整个环节中,气氛热烈而有序,人人都很投入,达到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中班教案四和十教案反思篇5
一、设计思路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舞蹈特点。
2情感目标: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三、活动准备
音频音乐,ppt、节奏鼓、技巧垫。
四、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基本的腿部柔韧性练习。
五、活动过程
导入:手位手型练习,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磨它,不断的去练它,我们才能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
1.准备活动: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分别为吸腿跳4个八拍为一组,直腿跳20个为一组。共跳两组(跟随音乐节拍)。
六、活动延申
幼儿舞蹈《小手拍拍》的手型,手位训练。
七、活动小结
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和脚要往哪里摆,眼睛看哪个方向.示范之后,要帮助学生摆好动作造型.每个课时保证2-3个新动作,.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一系列的训练,可能许多同学还感到有些难度,但我相信,只要你肯练,日积月累,你终会锻炼出良好的基本素质。
教学反思
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快乐地健康成长。没有学过舞蹈的人都会认为:学跳舞是一件很轻松有趣的事。其实在台上跳出一曲优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要求对于成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何况对于从没有接触过音乐舞蹈的幼儿园孩子呢,为了学好一个舞步,学生不断地重复这个简单而又枯燥的动作,而她们的音乐基础决定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那又如何让她们在既不会对学习此舞步感到枯燥,又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下,引导她们比较高兴地不断重复练习呢,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她们进行想象联想,并在这样的情境中不断的愉快的重复练习某些基本动作,直到她们练到比较到位比较完美。比如:在练习踵趾小跑步这一个基本动作时,我就创设了“背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去果园摘苹果”及根据平时的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情境。通过学习《小手拍拍》让幼儿对扩指有所认知,并能加强舞蹈基本知识。
中班教案四和十教案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图形进行拼搭。
2、发展小朋友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2、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
(1)请幼儿拼一个小人。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
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2)拼一个房子幼儿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顶,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顶,有的拼了长方形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
(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图形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数学教案反思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