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包含充分的教学资源,以支持课堂的顺利进行,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悬索桥和斜拉桥,知道可以用悬和拉的方法来造桥。
2.享受想象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3-5根长绳子,两把小椅子。
2.各种悬索桥、斜拉桥的图片。
3.幼儿用书第2册第8-9页。
4.挂图(《悬索桥和斜拉桥》)。
活动过程
(一)绳子来造桥
1.教师出示绳子,引出话题。
师:木头和石头都可以被用来造桥,那用绳子能不能造桥呢。
2.教师布置场景,请幼儿动手尝试。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教师将两把小椅子分开摆放,假设为两座“山”,请个别幼儿上来动手尝试,利用绳子搭一座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想法给予一定帮忙,如将绳子绑在小椅子上。)
3.讨论绳子桥的可行性。
师:小朋友真能干,能利用绳子搭座桥。那么,你敢走过这样的桥吗?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能使它更安全呢?(幼儿自由想象并交流。)
(二)绳子造的桥。
1.观察挂图第1幅,了解悬索桥的主要特征。
师:这也是用绳子造的.桥,你看见绳子了吗?在哪里?(请幼儿用手在图上画一画。)
师:这些绳子有什么用?(绑住木板形成桥面便于行走,直拉起来形成桥身,保护行人。)
2.欣赏各种悬索桥图片,进一步感受特征。
师:仔细看看,这些桥除了用绳子拉,还用什么材料拉?(铁链。)
师:(教师小结)这些用粗粗的绳子或铁链拉住,吊在空中的桥,被叫作悬索桥,也可以称为吊桥。
3.观察挂图第2幅,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特征。
师:这座桥的绳子在哪里?(请幼儿用手在图上画一画。)
师:这些绳子有什么用?(用来拉住桥的主梁,使桥不倒塌。)
4.欣赏各种斜拉桥图片,进一步感受特征。
师:这些桥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斜拉的粗绳。)
师:(教师小结)这些将主梁用许多粗粗的钢丝绳或钢筋斜拉住的桥,被叫作斜拉桥。
(三)慧眼识桥。
1.区别悬索桥、斜拉桥。
师:请你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种桥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比较绳子拉的方式、桥的大小、桥建造的地方以及桥墩等。)
师:你喜欢哪种桥?为什么?
师:通常来说,斜拉桥和悬索桥属于特大桥或大桥,斜拉桥比悬索桥更安全、更方便人们出行。
2.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8-9页,从各种桥的图片中,用红笔圈出所有的悬索桥,用蓝笔圈出所有的斜拉桥。完成后与身边的同伴交流,互相检查并纠正。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制吹泡泡工具,了解吹泡泡与工具的关系。
2、能创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并积极参与吹泡泡活动,快乐学习相应诗歌。
3、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萌发爱探究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吸管、铅丝、牙刷、树叶等若干;每个幼儿一个杯子(盛有吹泡泡用的'水)。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教师:“你们吹过泡泡吗?用什么来吹泡泡?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吹泡泡的工具,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出示吸管,让幼儿自吹泡泡,温习“吹泡泡”技能。
(1)教师观察幼儿吹泡泡,及时提醒幼儿吸管要离开杯子吹。
(2)提问:“吸管为什么能吹出泡泡来?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启发幼儿说出有孔的工具可以吹泡泡。
(3)有节奏的说:“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个一个往外跑。”
3、出示铅丝,引导幼儿自制吹泡泡工具
(1)铁丝能吹出泡泡来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铁丝也变成吹泡泡的工具?
(2)老师观察幼儿制作情况并给予提示:“绕啊绕,绕出许多小圈圈”。
(3)教师小结幼儿制作工具情况:“为什么他制作的工具吹不出泡泡?(孔太大)孔小能不能吹出泡泡(能)要求幼儿重新制作工具。
(4)比较幼儿制作的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观察,说出成功的秘密。教师小结。并且有节奏的说儿歌:“我绕铁丝吹泡泡,泡泡象个大气球
(5)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幼儿猜测,教师演示。
小结:原来不同形状的铁丝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4、出示牙刷,进行吹泡泡活动,了解缝隙与泡泡的关系。
(1)牙刷能吹出泡泡吗?
(2)发给每个幼儿一个牙刷,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吹泡泡。
(3)老师边指导边说儿歌:“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乐的满天飘。”
(4)学念儿歌: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个一个往外跑。我绕铅丝吹泡泡,泡泡象个大气球。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乐得满天飘。
老师小结。
5、出示树叶,进一步探索缝隙与泡泡的关系。
(1)提问:“树叶能不能吹泡泡,为什么?用什么办法能用树叶吹出泡泡?(幼儿讨论)
(2)教师示范并且小结。
(3)讨论:“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有缝隙?什么东西还能吹出泡泡?”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炎热的夏天就要到了,冰冰凉凉的水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不管大人小孩,在炎热的天气里与水的接触就更频繁了.我想既然水是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那么我何不抓住这一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更加深入的了解水的一些特性,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可是到底探究水的哪一个特性呢?一天喝水时,一个幼儿不小心把茶杯里的水打翻在桌子上,我连忙拿出纸巾擦,不一会儿,纸巾就全被水浸湿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探究各种物体的吸水性,看看生活中那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那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那些不容易.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两个八宝粥空瓶,其中一个里面放着一条小毛巾.一杯水
(2)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餐巾纸,泡沫,水果网,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
(3)大图表一张(事先已在上面贴上了各种实物材料),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操作证明.
(2) 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以实验操作验证.
(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4)请幼儿察看两个八宝粥瓶子,看看有什么不同,说说自己的发现.
(5)进一步猜想讨论水到哪里去了?
2,幼儿操作验证各种材料的吸水性
(1)师按小组分发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各种材料的吸水性
3,交流实验结果并记录操作结果
(1)请幼儿们说说自己操作后的发现
(2)师出示大图表,记录幼儿操作得出的结果
4.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5,延伸活动
在区角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继续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充分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更激发了幼儿对于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欲望.在这样的情境环境下更利于下面的`继续教学活动,同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在这一刻被完全的吸引和集中起来了,这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而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更加满足了幼儿好动的这一天性,使幼儿在自我的操作中非常自然,流畅的完成了教学环节,并使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所以本节课的课堂气氛及效果都是不错的,而幼儿也在此完全摆脱了"老师教,学生学"得传统旧模式,真正成为了主动探究学习的主人.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尝一尝等感知活动,感知、探索荔枝的特征。
2、探索怎样用又快又方便的方法剥开荔枝,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荔枝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你们吃过荔枝吗?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许多荔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荔枝是怎样的呢?
二、探索荔枝的奥秘。
1、看一看
师:用小眼睛观察一下荔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摸一摸
师:用小手摸一摸荔枝的壳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
3、剥一剥
师:荔枝里面有什么呢?自己想个最好的`办法来打开荔枝,待会请你来告诉小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将荔枝打开的?
师:我刚发现有小朋友是用嘴巴咬的方法去打开的,这样一点都不卫生,所以我们不好用嘴巴去咬荔枝。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要又快又方便。(尝试第二次剥荔枝)
4、闻一闻
师:我们都剥好了,发现里面的荔枝肉是有点透明的,那我们现在闻一闻,荔枝是什么味道?
5、尝一尝
师: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荔枝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里面还藏着什么?
师: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是荔枝也不能多吃,多吃会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现象,会得“荔枝病”呢。
三、利用荔枝壳、核制作装饰画
师:现在我们用剥下来的荔枝壳或核拼成一幅画或一个作品。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地球仪,纯净水、豆浆、醋、盐水、脏水各一杯。
活动过程:
1、引入话题: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老师先不把这个东西所有的谜面讲出来,我们小朋友最能干了,看看能不能很快猜出来。这个东西很能干,我们拿把刀去切他,可是切不断!是什么?(幼儿猜不出来的话,再提供其他提示)这个东西还有一个本领,你要他变成什么形状,他就能变成什么形状!他干净的时候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他,用到他等等。
2、出示地球仪问幼儿,地球上什么颜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代表什么?告诉幼儿,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陆地,剩下的白色代表我们直接能用的淡水资源。问幼儿淡水资源多吗?怎么看出来的?地球上最多的是什么?告诉幼儿虽然海洋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利用海水。
3、出示纯净水、脏水各一杯,问问幼儿两杯水的区别。请每个幼儿都要看一看,说一说。
4、提问:水有什么用?(向幼儿介绍水的用途,如: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能洗衣,做饭,饮用,水还能发电,使幼儿能看电视,使用电冰箱,空调等等。)
5、提问:水是怎么变脏的?脏水能用吗?组织幼儿以小组形式自由讨论,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6、小结:小朋友知道水有很多用途,对我们的重要性,如果水资源被污染了,我们没有水用会很惨,那么请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还要把我们想到的好办法告诉爸爸妈妈,大家一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 ,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