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使用技术工具来增强教案的交互性,教案中时间分配的巧妙安排有助于学生专注于不同的教学活动,减少分心和失焦,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领域的课中班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领域的课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出三者中最粗的、最细的物体,并能按粗细规律排序。(重点)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难点)
3、主动探究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经有粗细的概念,会用粗细来描述看到的物体,如,细细的筷子,粗粗的木桩等,紫藤花粗细不同的枝干等;运用过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等。
2、物质准备:带有编号1、2、3的圆柱;粗细不同的紫藤花枝干若干;各种测量工具若干:毛线、软尺、直尺等;即时贴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物体的粗细,鼓励幼儿运用手、眼等感官比较圆柱的粗细。
1、出示带有编号1、2、3的圆柱,引导幼儿尝试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不同方法比较粗细。
提问: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如何知道的?
2、让幼儿两两比较圆柱的粗细,知道粗细的概念是相对的。提问:这两个圆柱哪个粗?哪个细?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两个物体之间可以比较粗细。
二、在掌握目测、手量方法的基础上,能比较出三个圆柱中最粗的和最细的物体,并能按从粗到细、从细到粗排序。
1、请幼儿为圆柱排序。
提问:请小朋友按照从粗到细给圆柱排序。从细到粗呢?
2、出示紫藤花枝干,请幼儿根据掌握的方法排序。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从粗到细、从细到粗的规律进行排序。
三、为紫藤花做腰带,探索运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紫藤花枝干粗细的正确方法,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出示测量工具,自由选择,分组探索使用方法。
提问:除了目测、手量法之外,还可以用工具测量,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你要用什么工具?怎么测量呢?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
小结:测量时,一端固定,将毛线或软尺贴紧枝干绕一圈,另一端到达固定处停止。直尺无法弯曲,所以无法测量。
3、请幼儿测量不同粗细的枝干,比较测量结果。
小结:粗的枝干腰围长,细的枝干腰围短。
4、为紫藤花做腰带,巩固习得的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看,我的紫藤花缺一条腰带,如何制作一条合适的腰带呢?(师幼讨论)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5、展示制作好的紫藤花腰带,幼儿分享交流方法,教师总结提升。
提问:请小朋友讲一讲你是如何制作的?哪个枝干的腰粗,哪个细呢?
小结:制作腰带时,先量出粗细,轻轻一折做出记号,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活动延伸:
互相测量小朋友的腰围,比一比,谁的腰粗。谁的腰细。
提问:紫藤花有粗有细,我们可以用目测、手量来比较,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出结果,那你们自己的腰围知道吗?回到班里互相量一量。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两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科学领域的课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科学领域的课中班教案篇3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科学领域的课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瘪的乒乓球受热恢复原状的办法。
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若干乒乓球、空玻璃杯、热水、吹风机、筷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真观察实验。
活动难点:
理解瘪的乒乓球重新变圆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乒乓球。
1、小朋友们玩过哪些球或见过那些球啊?(举手回答)
2、老师给大家到来了很有趣的球,认识的小朋友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吧!
3、那么它跟小朋友们认识的篮球比怎么样啊?有什么不同和一样的地方啊?(利用比较了解乒乓球的大小、轻重)
4、可以找小朋友掂掂拍拍篮球在拍拍乒乓球。
5、小朋友们比较的非常好,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乒乓球你想怎么玩啊?(师范给大家看)
二、实验。
1、小朋友们玩的很高兴,可是老师这里有一瘪的乒乓球在哭泣说:"我不小心被踩瘪了,谁能帮助我呢?"
2、小朋友们快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它变回原来的样子呢?(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朋友们真棒,积极动脑筋想问题。
4、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帮助它呢?
5、看看老师准备了什么?(幼儿说出准备的材料)
6、那这些有什么用呢?老师要做什么呢?(引发幼儿兴趣)
7、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仔细看哦!
8、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玻璃杯,把瘪的乒乓球放进杯子里然后倒入开水,想想开水倒进去后会发生什么呢?乒乓球会不会在水底不出来了呢?哇!原来乒乓球浮在了水面上(过一小会)老师现在要用筷子取出乒乓球,小朋友们想想老师为什么不直接用手去拿呢?(引导幼儿说出里面是热水,直接用手很危险,倒入开水环节也会涉及安全问题)
9、咦,乒乓球瘪的地方怎么不见了呢?哪里去了呢?(引导幼儿说出瘪的地方鼓起来了)乒乓球又变得圆圆的了
10、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倒入开水后,乒乓球就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小朋友们猜想)
小结:乒乓球的肚子里都是空气,瘪的时候空气被挤得压在了一起,用开水烫,里面的空气感觉很热,肚子里的空气开始膨涨就是越来越大,瘪的地方就撑起来了,所以乒乓球又圆了
11、小朋友你们学会这个办法了吗?
活动延伸:
会跳舞的乒乓球。
1、乒乓球变圆了很开心,它说:"谢谢小朋友,我要给你们跳支舞"
2、乒乓球会跳舞好神奇啊!小朋友们想看吗?
3、拿出吹风机,吹风机把乒乓球吹起来并在空中跳舞
4、乒乓球跳的好看吗?我们来给它鼓鼓掌
5、小朋友们把会跳舞的乒乓球告诉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不好?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的课《有趣的乒乓球》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以后多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好不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让我们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科学领域的课中班教案篇5
活动名称:
?比较粗细》
年龄段和领域:中班数学领域
活动目标: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关键提问:我们去小商店选两样东西,比一比哪一个粗一个细?你是怎样发现的?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3、两人合作将手中的物品,探索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序。关键提问:现在两个人是一组把四样商品,排排队吧?你是怎样排队的?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关键提问:瞧,谁来了?可是腰带卖完了,怎么办?我们怎么才能为他们做出一条合适的腰带?怎样来量一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关键提问:谁的腰带最长?为什么爸爸的腰带最长?谁的腰带最短,为什么宝宝的腰带最短?不长不短的腰带是谁的?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巧虎开商店”,孩子们在与小巧虎的互动中以及选商品的情节里,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参与性极高很有热情,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粗细的感念并没有大小、长短那么清晰,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幼儿主动探究在前,我总结提升在后。幼儿在情境中自己动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来比较粗细的方法以及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规律排序,我及时的小结和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探究出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情境中,我们真正找来了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位都是真实的人物,激发出幼儿探究的欲望,在真实的测量和小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长度和粗细的关系。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测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无从下手,场面混乱而没有秩序,因为幼儿没有用过卷尺测量的经验,只是会简单的测量,所以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测量腰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分工合作,较好的完成测量与比较的任务,对于测量工具的种类,在最后与孩子进行了互动和分享。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最后幼儿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加深对粗细的感念和比较粗细的方法。
不足之处:
幼儿在畅所欲言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时间来发表想法,不要一听到幼儿说出答案时,就急于小结,多给幼儿说得空间。
老师的手势语可以适当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会感到有些繁琐,所以手势语应该适当。
再教设计:
在最后回归到生活时,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示真实的事物,请幼儿用今天探索到比较粗细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从而再巩固目标,也能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科学领域的课中班教案篇6
一、设计意图: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环保意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幼儿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这时对他们进行环保的启蒙教育,形成最初的环境意识、爱护环境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空气受工业及运输业的影响,污染很严重,特别是如今助动车、摩托车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它们排放的废气都会造成空气污染。针对这一现状,我设计了此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在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基础上,知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知道机动车以及工厂排放的废气会污染空气,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扩展幼儿的想象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学会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制作好课件;
3、蜡烛一根、碟子一只、打火机一个、“禁烟标记”一张;
4、幼儿人手一张纸,一盒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复习巩固。
师:早上,爸爸妈妈是用什么送你们上幼儿园的呢?(用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等)
师:上次我们知道了摩托车、助动车都是利用燃油式发动机带动转动轴使车轮转动起来的,叫做机动车;而自行车、三轮车是用脚踩脚踏带动链条而转动的,是非机动车。它们都属于什么呢?(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到“菲菲车店”去瞧一瞧,看看那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声形并茂,帮助理解。
1、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故事。
2、逐段看画面并提问:
①菲菲车店里卖哪些车呢?菲菲是怎样叫卖的?(点击声音图标,幼儿跟学,强调助动车的特点)
②有哪些动物来买助动车的?它们为什么要买助动车?(结合动物的特性和助动车的方便、快捷来说)
③为什么天空变得灰蒙蒙的、树叶不那么绿了,也有那么多动物生病了?
3、在电脑图片上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找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答对或答错,电脑给予表扬和提示)
小结:非机动车费时、费力,但车子后面不排废气、无污染;机动车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但有污染。
(三)演示实验,启发思维。
1、看电脑画面。“其实除了机动车会排放废气以外,许多工厂、发电站的烟囱也会排出废气,你们看工厂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这些浓烟又随风飘散到远处,渐渐地看不出来了,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就会被我们吸进身体,影响健康。”
2、做小实验:点燃蜡烛,把碟子放在火苗上熏一会儿,为什么碟面变黑?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点燃蜡烛,在碟子靠着火苗的那面蒙上了一层乌黑的炭,这种炭通常进入空气中所以我们看不到,但这会污染空气。
(四)迁移经验,扩展想象。
1、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不少科学家做了研究,他们发明了无污染的电动汽车。(看电脑画面)
2、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减少空气污染?(幼儿分组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让菲菲在它的车店里也多卖“绿色交通工具”,把树林变得更加美丽。
3、在小朋友家里有哪些空气污染呢?(煤气、油烟、成人吸烟等)老师这儿有一个禁烟标记,下课后我们也来画一个贴在家里,多种花、多植树,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五、活动延伸:
1、幼儿绘画禁烟标记。
2、幼儿为《菲菲车店》续编故事结尾,教师录音。
3、大家争做“环保小卫士”。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