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案的完整准备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反馈和改进能力,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与数的组成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与数的组成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8的分解组成,掌握8的7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8的7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三、活动准备
1、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一个。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小朋友们,咱们之前学过7的分解组成,我们来复习一下好不好?我来问,你来答,7可以分成3和几?孩子:你来问,我来答,7可以分成3和4。(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8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8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8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8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8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2组,每3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8的7种分法:
8 8 8 8
∧ ∧ ∧ ∧
1 7 2 6 3 5 4
7 1 6 2 5 3 4
3、引导幼儿观察8的分解式,发现总结8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
8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三)、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8 8 8
∧ ∧ ∧ ………
5()7()5()
3、8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活动延伸
1、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8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8的7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数与数的组成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
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
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
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数与数的组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能够有顺序的记录6的分成。
活动准备:
6的分合点图一张,6的分合式空白记录单,笔,《幼儿画册》(第三册p39)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观察小猫,将6条鱼分在两只小猫,可以怎么分?
师:猫妈妈给猫宝宝买回来6条鱼,请你给两只小猫分一分。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小猫分小鱼,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小鱼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2.巩固新知识: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6的分成,学会了记录,接下来请你做兔妈妈给兔宝宝分胡萝卜,你可以怎样分,请你按照顺序分一分。
3.幼儿操作;
兔妈妈采回来一些胡萝卜,请大家说一说可以怎么分给小白兔和小黑兔,请你上来分一分。完成操作!
4.教师巡回指导,展示幼儿作业。
5.活动结束。
数与数的组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3、通过朗读、想象,换位体验等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流程(预设):
一、走进检阅————感受场面
1、带领学生回顾国庆60周年的盛大、隆重的检阅。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画面中获得哪些信息?
真厉害,眼睛真亮。是的,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场面多么盛大,多么隆重。其实,每年的国庆节,世界很多国家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阅兵仪式。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波兰的首都华沙观看一场特殊的检阅。(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
3、波兰的国庆节在七月,场面盛大隆重。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这场《检阅》,边读边找出描写检阅场面盛大隆重的语段。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场面盛大隆重呢?抓重点词语体会。指导读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4、创设情境:仔细观察这支队伍,你发现了什么?观众是怎么称赞他们的?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板书)
这个小伙子是谁?这些小伙子是谁?(板书:博莱克儿童队员们)
二、走进博莱克——这个小伙子真棒
1、引入:为什么博莱克赢得大家的称赞呢?你能快速地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自由读这段话,这个小伙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你从哪儿感受到?指导朗读,读出这个小伙子的“棒”。
2、联系生活实际,谈亲身感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得付出多大的艰辛,更何况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透过这个镜头,我们仿佛会看到什么?根据提示,想象说话。
3、面对这样一个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博莱克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才有了今天出人意料的表现。回读第12自然段。
4、博莱克走得那么认真,你猜当他拄着拐杖经过主席台时,他会在想什么?小结:是呀,博莱克真是一个自信、坚强的小男子汉。难怪一名观众由衷地赞叹—————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这些小伙子真棒
1、引入: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赢得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想想:队员们在讨论什么事?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件事很难办?“鸦雀无声”什么意思?
3、模拟情景:现在就让我们的教室变成俱乐部,把我们自己当成儿童队员。此时此刻,俱乐部里虽然鸦雀无声,但是我相信每个队员的脑袋瓜里都会有几个问号在打斗?他们皱着眉头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为难的?交流反馈。
4、指导读好带问号的句子,读出这件事多为难。
5、质疑讨论: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了,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吗?你们说是吗?(自由发表意见)
6、该怎么办呢?既要使检阅的队伍整齐划一,又不伤害博莱克。梁淳懿,你是队长,你是儿童队员的核心,你的点子多,请你说说你有什么好主意?你为什么决定让他参加?还把他安排在第一排?难道你不担心吗?既然你这么想,那就请你再一次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决定。
7、队员们,听了队长的话,你们同意吗?那书上的他们同意吗?“羡慕”是什么意思?别的队会羡慕我们什么呢?
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都欢呼着——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8、再次回读。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正是这些小伙伴们的大胆决定,使博莱克有机会参加检阅,并站在队伍的第一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坚强的博莱克,难怪人们由衷地赞叹——看着这整齐划一的队伍,人们再一次由衷赞叹——
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又一次发出由衷地赞叹——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我们身边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作为残疾人,应该像博莱克那样——身残志坚。
作为健康人,我们更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板书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自信
坚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
儿童队员们
尊重、关爱残疾人教学目标
一、知识: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3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大型活动参加少,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军队的威严和使命。设计理念
本课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
?检阅》一课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通过观众席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第二课时我紧扣文中的两个重点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移情体验、大胆想象来体会儿童队员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观众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确是一个难点,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儿童队员在做决定时的矛盾心理来理解“这些小伙子”对残疾孩子的信任与关爱。
对于“检阅”三年级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课始,我带领学生欣赏了“建国50周年国庆的大阅兵”,让学生对检阅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感悟,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在波兰举行的是一次十分隆重盛大的检阅。在教学到“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时,就让学生精读第12自然段,说说博莱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他虽然拄着拐杖,可还是走得非常认真,和全队保持一致,很勇敢。”我马上让这位学生读出博莱克的勇敢,他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这里面好几个同学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博莱克的坚强与勇敢,我还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博莱克是个拄拐的残疾儿童。为了能和队员保持一致,为了使他们的队伍整齐漂亮,他肯定付出了不少努力。想象一下,他是怎样练习的?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博莱克好几次都走不好,但他还是坚持练习”;“他摔倒了,但还是坚强地爬起来”;“烈日炎炎,他练得满头大汗也不肯休息一会儿,比其他的儿童队员练得更刻苦,更认真”?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博莱克的坚强与自信,体会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时,主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讨论时矛盾的心理。我就让学生模拟情景:俱乐部里鸦雀无声,队员们在思考什么呢?通过写话,反馈交流让学生移情体验感受队员矛盾的心理:“让博莱克去,就有可能丢儿童队员的脸;不让他去又会伤他的自尊心。到底该如何是好?”学生体会的不错。
我让学生在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时,除了体会儿童队员的犹豫和矛盾心理,明白这件事很棘手之外,还抓住“羡慕”这个词,感受其他队会羡慕儿童队员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羡慕我们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羡慕我们尊重关心残疾人。”“羡慕我们团结友爱”?让学生感受到儿童队员对残疾儿童的关心与尊重。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孩子们是否学而有得,能得多少,善于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地让人物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变得丰满、生动,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数与数的组成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四、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五、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矿泉水瓶若干个,废报纸球10个,铅笔,记录单,黑板,粉笔,学习教科书,数字卡片。
六、活动形式:
集体 小组和个别相结合
七、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如
师:这是数字宝宝几?(9)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小朋友与老师的数合起来是9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2 3 4 5)
嘿嘿,你的1球碰8球(集体小组和个别)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一)、创设情境,手指歌导入。
1 手指头呢,可重要了我们做事情都需要它。手指头还可以变成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看他们来了
2 手指头除了跟我们玩,还可以帮我们数数呢!今天我们就用手指头数数,大家快来试一试吧!
(二) 手指动起来
1 小小手指有几根,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一根一根数来做好朋友。
2 教师引导幼儿10根手指的伸法,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伸手指数数)
3 小朋友可真棒,来一边说一边做吧,相信你们能行!
4 数的真好,1和9合在一起是多少呢?2和8?3和7?4和6?5和5?(指名回答适时鼓励)我们还可以这样说:10可以分成1和9,9和1
(三) 玩游戏:打保龄球
1 幼儿动手操作,把10个矿泉水瓶摆成一排,用废报纸球去打水瓶,让幼儿观察打到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打到?这样和起来有几个?(记一记,思考10 的多种分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五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总结10的九种分法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 趣味儿练习,《十只青蛙》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五)结束活动:学生齐读儿歌《十只青蛙》,分组到室外组织打球比赛,巩固对10的分解和组成。回家把今天学习10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比比谁的办法更好。
数与数的组成教案篇6
活动名称:数学——学习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中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增1减1) 活动准备:磁性笑脸、小兔小乌龟图片、片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7的组成
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要是7(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7)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8的组成。
1、出示笑脸娃娃。
教师:瞧,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什么?(小兔和乌龟)我还准备了8个笑脸娃娃准备送给这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有几种不同的送法呢?你们能帮助我吗?
2、请幼儿说说不同的送法。
教师:这8个笑脸都要送出去,分成两份来送,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该怎么来分?每一次分的不能重复。(请幼儿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请幼儿分片片并记录分法。
教师:我还为你们准备了雪花片,请你们每人拿8个雪花片分别送给小兔和小乌龟,看看有几种送法,不能重复相同的分法,分一次记录一次,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待会请孩子们来说一说。
4、幼儿自主探索8的分法,并进行记录。
5、整理记录,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教师:现在请孩子们来说说你记录的结果?看看谁的记录方法好。(教师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记录方法,重复、按顺序、无顺序。)谁记录的又对又好呢?(按顺序的)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的一个数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1变成2多了1,多的这个1是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得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6、从互换的形式,启发幼儿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教师:这7种分法中,有哪几组分合式你不出来,别人也能知道?教师出示有互换的分合式。
教师小结:这里记得都是8的组成,这里的数字各表示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用分合式记录这件事。8的分合有7种方法。其中有三组是互换位置。
三、游戏巩固,教师和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小朋友我问你,8可以分成1和几?或者:,嘿嘿,我的一球碰几球?回答对了火车就能前进一步。
教师:请你回家后把你做的事和材料中的记录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评价幼儿游戏结果。
3、收拾教具结束本次活动。
数与数的组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组成,知道6的组成有5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根据教师的出示的数熟练的说出能组成6的另一个数。
3、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动准备:6个玩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1、请个别幼儿起立玩碰球游戏
2、以3桌为一组,请其中一组说出小于6的数,另一组找到与其组成6的数字
二、玩游戏,巩固6的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师讲明游戏规则:教师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师出示其中一只手的雪花片,请幼儿说说教师另一只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儿全体和个人进行游戏
3、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答案,教师对幼儿的答案小结
(二)开火车回答幼儿按顺序快速回答教师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数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儿由大家帮忙)
三、做作业
1、教师讲明作业做法
2、幼儿独立完成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