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是可以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猫课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猫课文教案篇1
佚名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
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猫课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猫课文教案篇3
?画风》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要求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通过学文朗读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留心观察,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和我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策略和教法。
一、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二、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三、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本着以上宗旨我设计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个谜语: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能让树跳舞,能使土飞扬。(打一自然现象)。学生回答后,师评价: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就是[风][出示一幅学生画]请大家看画面:圆圆的荷叶、美丽的荷花,两个小青蛙正在打电话,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真是太美了!这时一阵风吹来,池塘里的景物就会动起来,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画风。板书[画风]
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今天我们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探讨。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六十六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多音字 ,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这么一会儿功夫你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学生读后汇报
[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思考 爱提问;喜欢陈丹,因为她善于向别人学习;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师提问:“从文中哪里能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学生在文中找、读抓住:“眨眨眼睛”“想了想”去体会。师追问:“经过思考赵小艺画出风了吗?”学生汇报,师板书[飘动的旗子]师追问:“旗子为什么会飘动?”学生汇报,师说:“原来风就在飘动的旗子上。”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的画,宋涛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宋涛说的话。师继续问:“受到赵小艺的启发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斜斜的雨丝]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画的风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追问:“之前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师继续问:“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弯弯的小树]这时赵小艺又想出了一种画风的方法,她是怎样画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赵小艺善于动脑的好习惯,相机板书[转动的风车]
2、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师说;“文中的小朋友都画出了风,解决了画风的难题。其实在生活中 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难题,当遇到难题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并板书[勤于动脑 善于创新]
3、指导朗读。范读、分角色朗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动脑、画风。
四、布置作业:一阵香味飘来,香味怎么画?
这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差,但天生爱画、爱说的特点,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理解。通过实践,我觉得我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猫课文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9个生字,学会其中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滋味”、“受益无穷”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以“读”体会作者情
感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变化。
3、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愿意在生活中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教学重点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由“赛跑”二字导入:
大家喜欢赛跑吗?(喜欢)
这么喜欢,咱们一起把它写下来吧。
(师生共同写“赛”字)平时都和哪些人赛跑过?(学生说)
我们班赛跑谁最快?
(请这位同学起立)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吗?(不行!)为什么?
(时间过去了是永远也不会回来的„„)
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时间赛跑(板书:和时间)
读课题:和时间赛跑(指导读出自信、不服输的勇气)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生字,标出生字,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格外注意的?说一说。
“赛”“昨”“虽”“梭”是平舌音。“若”“喘”“暑”是翘舌音。
2.请同学带大家读一读。
3.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读词: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欺骗、庭院、决心、虽然、游戏。
4读通课文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一定有什么感受。现在,你最想讲一句什么话?
(请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老师走进学生中间,以语言、动作对不同学生给予相应评价)
5、介绍作者──林清玄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省高雄市人,1953年生,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至今完成100多本著作。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擅长写生活体验,从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着笔,以优美质朴的语言表达,阅读他的作品有如饮一掬甘美的山泉。
三、拓展积累
有关时间的名言。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
1、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刘秋娘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 朱熹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 岳飞
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 关汉卿
5、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 培根
6、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 贝纳姆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皆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文嘉《明日歌》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大留意时间的流逝,时间似乎总是有,用也用不完。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吗?
(这样说是不对的,时间是有,但已经不是过去的时间)
文中的作者是一个敢于和时间赛跑的孩子,由于他对时间的执著,这个长大后的孩子要告诉她的孩子: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_________ 。(ppt)
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我们仔细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出示思考题:
⑴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和我说了什么话?画在书上。
⑵作者当时是怎样想的?
⑶作者又是怎样感到时间流逝的?
⑷小组合作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不懂的问题。
反馈:
⑴小组派代表说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课件出示)
⑵作者当时对这句话是不理解的,认为那是一个谜,而且感到害怕。
教师指导:把爸爸的话读一读。说说什么意思?
(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这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不会深,所以“我”才会感到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
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关于时间的谚语,说说是什么意思?
(“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梭”,运动的速度都很快,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可以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⑶爸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作者是怎样明白的?
(作者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读第"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
二、学习课文。
1作者小小年纪看到时间过得飞快,心里非常着急,而且还很悲伤,他决定和时间赛跑。
⑴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情写"我"和时间赛跑的?
(和太阳比赛更快地回家,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
天就完成,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⑵通过小作者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我好像也和作者一样高兴,自己能够跑在时间的前面了;这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孩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位小作者„„)
⑶读一读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⑷作者和太阳赛跑了二十年,请你想象一下,做什么事情时,作者还可以和时间赛跑?
⑸由于作者的坚持不懈,他因此受益无穷。
2 、为什么作者要与时间赛跑,并要告诉他的孩子们?当时他会是什么心情?
(生活经历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从而受益无穷,所以他会告诉他的孩子这个道理。)(自豪、高兴)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名人的事例来说明。
(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
三、小结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四、创编名??
1、学生谈感受。
2、师谈想法。老师读了这句话也很有感触,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出示:只要你在平常的业余时间里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就会出现一眼源源不绝的幸运之泉。
3、学生动笔创编名言。学生交流评价。
4、相互交流自编的名言。
五、作业
1、寻找关于时间的谚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
忧伤──────自豪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猫课文教案篇5
知识技能: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南、要、好、开。
2、认识复韵母:ai、ei、ui,会拼读音节。
3、认识笔画“撇点”
4、能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要、好、开”。
5、熟读儿歌,并能背诵。
过程方法:
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
感情目标:
初步感知秋天到了,燕子要到南方过冬的常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
1、认识了这几个好朋友,我们就可以学儿歌了。
2、出示图片燕子,你们看这是什么?(板书:燕子)天冷的时候,它们都到哪里去了你们知道吗?(南方)板书:南飞
提醒学生看清“南”字的笔顺。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6课,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认识生字
1、出示图片,说说这些燕子停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根据回答出示生字)
2、有一位小朋友的想象力可丰富了,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3、听录音读儿歌,根据回答出示生字。
4、学习生字
(1)师:请你在儿歌中把这几个字圈出来。
(2)请会读以上生字的同学带读生字,老师帮助正音。
(3)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提醒:生字的侧重点
(4)要和好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撇点”
(5)开:一字开花
5、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
(2)把生字交换位置读
(3)你能给哪些字找到好朋友?(组词)
6、练读儿歌
(1)自由读
(2)指名每人读一句
猫课文教案篇6
一、教学要点
1、掌握文中8个通假字;
2、掌握文中10个一词多义现象;
3、掌握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
4、掌握文中涉及的词类活用现象;
5、掌握课文中出现文言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6、掌握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方法;
7、掌握司马迁和史记;
8、把握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特点;
9、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较长,要在基本弄清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课文学习要点。
2、拟用三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总第周第课时
1.板题,介绍作者及作品
1、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12本纪,30世家,72列传,10书8表,共130篇,50余万字,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
2.时代背景
1、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等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仍比其它四国要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时间和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崐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重要的。
3.了解课文内容并加以概括、
1、请生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共写了三件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
4.课下通读全文,完成练习一。
5.教后记
第二、三教时总第周第课时
1.复习巩固
1、正字。(请生上黑板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
2、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主生分析课文结构、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
3.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意思,掌握课文有关文言知识、具体内容如下: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否,表疑问语气。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廷,朝廷
⑷如有司案图——案=按,察看。
⑸设九宾礼于廷——宾=傧
⑹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穆
⑺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熟,仔细。
⑻请奉盆缶
2、一词多义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
○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
○1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⑸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4.本文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件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3、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崐、
(请生举例说明)
5.教后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