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心得体会

苏教版认识1-5教学反思5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教版认识1-5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教版认识1-5教学反思5篇

苏教版认识1-5教学反思篇1

今年教学倒数的认识后,我的感触很多。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我是直接让学生写出结果是1的算式,再从学生说的算式中把乘积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现在想起来有一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

通过看杂志和其他教学刊物,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我觉得这样设计才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了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并让学生举例后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说倒数的关键字词。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很高兴的自认为是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我有给学生设计了障碍:怎样求带分数、小数和整数的倒数。虽然教材新授内容没有这些知识,但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了。我把它提到前面来,大家一起研究。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样,使学生避免把带分数的倒数也用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方法来求。这样就不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误导。学生在知道了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求倒数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使学生想到0的倒数问题。以前我是直接问学生“0“有倒数吗?好像暗示学生”0“没有倒数。改换成今天这样问,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两种答案,”0“有倒数,另一种是”0“没有倒数。有了分歧意见,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了问题王国。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0“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做除数,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比以往教学有了本质的转变,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苏教版认识1-5教学反思篇2

教学说明: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反思:

本节课中,在探究新知之前,我打破数学教学常规,进行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火花,把文字构成规律变成数字,进行铺垫。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设疑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自己举一些倒数的例子,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倒数的一些特点: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每组中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孤立。依据倒数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以上发现是否正确。

在争论数字0和1的倒数问题时,我创设情景境,通过两个卡通人物(明明、红红)发生争论 ――0和1都有倒数,0和1都没有倒数,课堂上学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学生没有从分数的角度去发现0不能作为分数的分母,所以产生了0有倒数的念头,再次的小组辩论。得出0不能作除数、0不能作分母。0没有倒数的结论。而1这个数字学生还是会发现1的倒数就是一分之一,也就是1。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也能根据已学的'知识自主解决,老师只是作为辅助,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法。但是整数到底有没有倒数?整数怎么样来求倒数?要怎么样把一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调换它们的位置。这样开放性题目,学生要经过小组合作才可以填出来,没有办法独立思考。所以,我觉得以后的内容就应该多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应用。

苏教版认识1-5教学反思篇3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解决问题。

苏教版认识1-5教学反思篇4

?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一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教材呢?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了“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本课的引入中,我没有采用多种铺垫,而是直接通过让学生计算教材中的三个乘法算式,观察积的.特点与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直接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对具有这样特点的两个分数起名,学生不约而同的叫它们倒数。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举例说明。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如在倒数意义揭示后,为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进行了一组针对性练习。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正确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我在让学生举例时不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而且让学生把算式写下来。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3、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作为教学活动中合作者、组织者,在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上应多“扶”。

当然这节课,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由于自己的性格所至,仍然存在着对学生不放心的思想,放手不够大胆,总要讲得面面俱到,导致后边的教学时间仓促,在概括方法、比较大小时主要以教师为主,处理的比较匆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定的程度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2、对于有些问题的处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相得益彰,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尝试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苏教版认识1-5教学反思篇5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8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且配合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乐场的情景引入,不但达到了数学生活化的目的,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增强。

大多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是陌生的。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上,通过拍手游戏、我会连、我会填、星级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同学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夜莺教学反思5篇

《松鼠》教学反思5篇

5的形成教学反思5篇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5篇

压强课教学反思5篇

捡太阳教学反思5篇

擦黑板教学反思5篇

教学反思总结5篇

跳轮胎教学反思5篇

看月亮教学反思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802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