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心得体会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7篇

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它们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心得体会,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心得体会,以下是二十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7篇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篇1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拉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陶艺体验馆。一进门,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架子上,满满的都是陶艺作品,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那可是独具匠心、鬼斧神工啊!我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

教我做陶艺的是位阿姨,她帮我系上了围裙,拿出一袋泥巴,揉成团摔在拉坯机中央以固定,提来一桶水在桶里放进一片海绵,告诉我:“先要将手弄湿,然后将左手大拇指放在泥中团中央,其它四指抚着边,左手呈90度垂直,右手贴着左手的四指不仅可以帮助左手固定位置,还可以刮走多余的泥巴,如果手干了一定要弄湿,手上泥太多要洗掉”

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轻轻把手放上去,泥巴被机器带动着转,我认真地照老师说的做,不一会泥团就形成了一个内空的圆柱形,老师说形成这个形状后就要用手慢慢向上引,我慢慢将它向上拉,它慢慢变高。

这时爸爸过来帮忙,于是我负责做下面的鼓形,爸爸做花瓶的口,我们做得还算顺利,也很好看,渐渐有许多人围过来观看并称赞我们做的漂亮。我有些得意,不像开始那么小心翼翼,手一晃,漂亮的花瓶的口被弄坏了。我顿时不知所措,爸爸说要修复一下了,可那个口怎么也收不了,我有些着急往里加了许多水,泥巴马上变得很少了,老师过来说泥巴太稀得尽快收工,不然就没有。我后悔及了,悔不该太大意的,经过好几次修复一个矮小但也还算漂亮的作品诞生了!我笑了,心情一下子由阴转晴了!

从这一次经历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自始至终都要专心、沉住气,切勿急躁。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篇2

xx年6月12日,陕西省校外教育组织的陶艺骨干教师培训,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画上了的句号。能又一次参加陶艺骨干教师培训我很庆幸,这次培训让我的在陶艺教学上的困惑得到了有效解决,也使我的陶艺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感谢陕西省校外教育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眉县活动中心为我们提供的优质培训条件。

本次培训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不仅为我们安排了专业功底过硬的渭滨区活动中心何亚周老师、眉县活动中心李晶老师授课,还特意为我们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兵,西安盛唐陶艺坊林琴这样的大师级别老师为我们传经送宝。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讲解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揉泥的基本方法(菊花揉和折揉)、泥料配比及拉坯、手工成型创作及装饰、拉坯造型、修坯、画釉、上釉及烧制等内容。

在李宏兵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学会了基本的揉泥方法,反复练习了拉胚的`技能,每一个学员都做出了自己心仪的作品,通过练习也使我又一次认识到陶艺这种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制作上理论、技法和创造性缺一不可。别看简单的揉泥,如果做不好,后面的拉坯就很难进行。而烧制前的关键一步修坯,李宏兵老师要求不仅要使作品厚薄均匀,还可以根据器型不同,造型出流畅,温润,细腻的作品。按照老师的指导,大家用陶艺工具开始对作品进行处理,进行精细的装饰,当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摆满了教室,大家都说收获是沉甸甸的。最后通过老师点评点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驾驭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林琴老师讲解和指导下,我们了解了画釉、上釉的注意事项,了解了吹釉、淋釉和荡釉的上釉方法,在尝试画釉、给自己作品上釉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法、技巧,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将运往宝鸡进行高温烧制,期待自己作品亮相的满足感,就会激动不已。

三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将在我们的心中沉淀扩散,陶泥在老师手中的随心所欲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学习以及回家后的练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精通陶艺制作的陶艺老师。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篇3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你怎么捏、揉最终都会成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假期里,我就去陶艺馆体验了一下做陶艺的乐趣。

一走进陶艺馆,我就看到架子上陈列着好多新奇别致的作品,真是赏心悦目啊!看着一件件精美的陶艺品,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了。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陶艺老师让我穿上围裙,给我一团陶泥,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并让我学着他的样子摔泥五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泥里的空气排干净,否则烧制时会作品会炸裂。我拿起泥,一下一下地摔着,直到泥变得光滑后再把它轻轻摔成正方形。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拉胚了。把泥放在拉胚机的正中间,用掌心按压让它紧紧贴在转盘上,粘湿双手,用手掌上小鱼际的位置紧贴陶泥的两侧,均匀向中间发力,陶泥底部受到挤压变成了像蘑菇一样的东西。然后,将手移到陶泥的顶部,两手掌放平挤压陶泥,把泥塑成石柱形状,接着再将左手放在泥的顶部,大拇指关节向下压,用力将泥从后往前推,这样陶泥就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这套揉合动作反复做三次,是为了调节陶泥的软硬度,中途还要时不时地加水,否则陶泥会粘在手上。

接下来,老师教我用右手大拇指从泥的顶端开口,一个小洞出现了,我将中指伸进洞中一点点向外拉,洞口越来越大,一个杯子的雏形出现了,我把手放在杯子上,感受杯壁在我手中慢慢变薄,突然,杯子软绵绵地耷拉了下来,就要瘫在转盘上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亏老师一个箭步冲过来,及时把它“抢救”了回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导致杯子边缘过薄才会这样,看来力度的把控很重要。

经过老师的帮忙和自己的领会,我终于做成了一个杯子。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就是给杯子贴上图案装饰一下,等三天之后阴干了,就可以涂上颜色放在窑里烧制了。我非常期待我的“大作”早日诞生。

虽然制作过程中,我的动作略显笨拙,作品也不尽完美,但能将一块泥巴做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也挺有成就感的。这次的陶艺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将会成为我童年的一个美好回忆。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篇4

昨天妈妈带我去了陶艺吧,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心想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陶瓶了!

到了陶艺吧,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好精致的陶器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贴墙而放的木头架子,上面摆满了已经做好的陶器。这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瓶瓶罐罐,仿佛也有生命一般,它们姿态各异地站在那里。有的优雅,细长的瓶颈,让我想起长颈鹿,有的笨拙,大大的肚子像猪八戒……

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十多个做陶艺的机器。陶艺老师让我坐在一个比较小的机器旁边,给了我一块儿泥,陶器制作就这样开始了。我先把泥揉成了一个圆柱体,再用劲儿往板上一摔,紧接着,老师发动了机器,圆盘带着泥飞快地转了起来。我紧张地用水浸湿了手,握住了泥,通过挤压,努力把泥变成我想象中的花瓶形状:细长的瓶颈,矮小的瓶身。很快花瓶的形状便开始显现出来,但这时候它还是实心的,于是我用两个拇指把它掏成空心。可就在这时,原本细长的.瓶颈却变粗了!老师看见了,赶快走过来,用一只手掐住瓶颈,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插入瓶口保持空心,于是,我心中那美丽的花瓶的样子又变回来了!我开心极了!

做好了之后,老师帮我把它取了下来,放进特别的烤箱中烤了十五分钟左右,烤后的花瓶就硬多了。然后我就开始上色了,先上了一层白色,在上面仔细地画了几朵粉色的小花。晾开了之后,一个漂亮的小花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这一刻,我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我美滋滋地抱着自己亲手做的花瓶,在回家的路上,我又在花瓶里插了几朵小野花,真是越看越喜欢。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篇5

今天是星期二,晚上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学陶艺。

到了画室,见到大板桌上放着一大块陶泥,同学们都到齐了,我和弟弟马上坐到位子上去。开始做陶艺了,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学做恐龙,每个部位都要做到细致和像。”说完,老师拿出恐龙资料,给我们挑选一只来做,过了一会,老师又温和地对大家说:“我先做一只剑龙给大家看:先把报纸包成一团,然后把陶泥压成像一块烙饼的样子,最后把陶泥包着报纸,在前后留两个洞,捏上头和尾,再把脚捏在下面……”,我和弟弟认真听完后,便开始动手了。我打算做一只剑龙,弟弟打算做一只鸭嘴龙,他开始做恐龙的身体怎么也做不好,我看了,就一边做自己的恐龙,一边帮弟弟,可弟弟没耐心,他做不好就说:“算了,我做长颈龙得了。”我就和弟弟一起做,我告诉他:“你先按老师说的去做身体,然后和姐姐一起做头、尾巴和脚。”

果然,他按老师说的.去做身体,真的做出来了,我夸他真棒,他笑了笑,没说什么。然后我就让他和我一起做头。弟弟总是把头捏的太尖了,做的像条尾巴,可我想:这工夫可不能白费,把它当尾巴得了。于是,我把它捏到尾巴那里去了。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做头,我让他再做一次头,他像上次一样,做的像条尾巴,于是,我把尖头一拆,就变成了圆头,我告诉弟弟能捏上去了,他就捏上去。我看只剩下脚了,又鼓励他,弟弟甜甜地笑了!

最后,我们把柱子似的脚捏好,就给老师看,老师说:“做的不错,还要努力!”

晚上回家时,妈妈表扬了我俩能互相帮助。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去做陶艺。一到现场,老师要求我们系上一条黄色的围裙,坐在桌前,给每人发一块泥巴。这可不是普通的泥巴,它的学名叫陶泥,只有它才能让我们做出陶瓷来。我们卷起袖子,参照模型选自己喜欢的陶瓷式样,开始了玩泥巴,老师告诉我们陶泥一定要像揉面团一样揉的`均匀后面的拉胚才会顺利。等我们充分的揉完泥巴,老师给我们做了分工,三个同学先拉坯瓶,其余学刻花纹。

轮到我时,我做一个心形花瓶。我坐在一个大圆盘面前,老师接通电源后圆盘高速的旋转着,我双手按着泥,只觉得手麻嗖嗖的。随着我手的力度不同泥巴在我手中拉长、按扁、扯开、收拢的动作中快速出现一个桶柱形,滑溜溜的。我手指头收缩了一下,一个指洞就印现在泥胚上,老师让我快压扁些,奇迹发生了,泥洞一下不见了,直筒的胚体就成型了,真神奇。

接着老师手把手的帮我把瓶口打磨光滑后,漂亮的花瓶坯体做好了。然后教我给瓶子上做花朵,我还在瓶上画了白雪公主、一条小花、一只小白兔,还刻上了我的英文名字grace,最后涂上颜色,一个美丽的花瓶就做成了,最后烘烤的工序就由老师帮我完成。

当我完成后看到我们队的其他同学也完成了他们的作品,有葫芦瓶、烟灰缸、碗、心形花瓶,我们都得到了我们喜欢的半成品。

你知道吗,这烘烤温度需要230度高温,在烘烤箱内烘烤两周左右时间呢!两周后我们就可以领到自己的作品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陶艺釉上彩心得体会篇7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

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最后几周我们去了工厂,所获良多。

在7周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设计,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他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如果说一般雕塑在完成了形体塑造之后,便已基本上显示出它最终形体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话,那么陶艺雕塑则大不一样。也就是说,现代陶艺雕塑在进行艺术塑造的同时,还须介人相应的成型、施釉、烧成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审美表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成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要成分。总之,陶艺雕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行政工作体会心得体会7篇

会计电算化体会心得体会7篇

大学生入学体会心得体会参考7篇

党员纪律作风体会心得体会7篇

党课交流体会心得体会7篇

做电路实验的体会心得体会推荐7篇

工厂事故安全体会心得体会7篇

计算机实训体会心得体会参考7篇

计算机实训体会心得体会精选7篇

保育员的体会和心得体会推荐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533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