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们感受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一篇心得,心得主要是要将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悟运用到其中,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1
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2
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3
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强化担当精神、提升担当本领
把勇于担当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件事上
党员干部必须不懈淬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
党员干部能否做到勇于担当,取决于内心的信念和格局。担当是“形”,觉悟是“本”。战场上共产党人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刑场上共产党人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抗击疫情、抗洪抢险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顽强拼搏,靠的都是觉悟和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不懈淬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
以赤胆忠心培育勇于担当的胆魄和格局。对党忠诚是纯粹的、无条件的,是具体的、实践的。面对是与非、正与邪、公与私、义与利的选择,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如果本职工作不能担当,危难时刻不愿冲锋,斗争面前不敢“亮剑”,那就根本谈不上忠诚于党和人民。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于担当。有的人不敢担当、不愿作为,不敢负责、不愿负责,不敢斗争、不愿斗争,根子上还是私心杂念在作祟。党员干部要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想得透、看得淡、放得下,在大是大非考验中、在与不正之风斗争中、在处理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中敢于担当、勇于担责,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
以组织推动形成勇于担当的导向和环境。严管人、选好人、用对人,是对勇于担当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把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选用起来,勇于担当就会蔚然成风。要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坚持事业为上、依事识人、以事择人,深入考察干部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的表现、在各种斗争面前的作为。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对关键时刻敢担事、干成事的干部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严肃问责,对紧要关头推、躲、逃的干部严肃处理,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使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担当精神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要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的浓厚氛围。
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4
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之所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保障性作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下大气力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努力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通过教育扶贫,使更多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一批批贫困群众学到新技能,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命运被改变。同样,作为高校的我们也奋战在教育扶贫一线,我们积极努力协调各方资源,为贫困学生提供无偿学习,帮助他们有一技之长以傍身。教育扶贫,重在提升了脱贫能力,有了良好的教育,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而通过教育培训,使更多人从靠苦力吃饭到靠技能吃饭,一技在手、生计不愁,不仅富了脑袋也鼓了口袋。当然,还要智志双扶,扶技能更要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勇气。
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鸿鹄之志、汲取信仰之力、胸怀绿色之梦、勇担社会之责,以勇立潮头的志向和气魄,在奋斗中追逐青春理想,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为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5
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就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凝炼出的宝贵财富。
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我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代表人物,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践行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树立了榜样。
榜样力量激励前行
榜样就在身边,他们用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生动诠释着两路精神的深刻内涵。
自治区公路局拉贡机场高速公路管理分局养护中心桑达养护站副站长扎西林具,秉承两路精神,成为身边人的榜样,积极影响着每个人。
2015年4·25地震,樟木镇房屋倒塌、山体崩裂、交通中断。接到抢通道路命令的扎西林具不顾危险,火速赶往灾区一线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道路被堵,救援人员和物资进不去,作为抢险救灾队员的扎西林具心急如焚:受困的人怎么样了?伤员没药怎么处理伤口?老人孩子会不会挨饿受冻?当时脑子里只有这些。回忆起当时场景,扎西林具至今仍眉头紧锁。
时间不等人,虽然危险,但我相信自己平时练就的技术。深吸一口气,我就直接上了。为了尽快救出被困人员,扎西林具第一个开挖掘机进行作业。
飞石四溅,路基塌陷,情况危急,时间紧迫。看着扎西林具谨慎、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原本紧张慌乱的其他救援队员也就定下了心,一铲一铲地清除泥石。
连接樟木的道路终于被打通,亲眼看到受困人员一一脱离险境,精神高度紧张的扎西林具终于舒了一口气,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危险时刻冲锋在前,日常工作兢兢业业。
在拉贡机场高速路段巡护、捡垃圾、检查,他每日不辍。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看似简单枯燥,但非常重要。一点点垃圾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扎西林具说。
危难时刻冲在前,生死置之度外,工闲时刻不放松,巡查公路保安全,扎西林具秉承着两路精神,默默奉献。
通过媒体,扎西林具的故事不断传播,传递出源源不绝的社会正能量,激励着每个人。
各行各业都有榜样,各个群体都有典型。整个西藏都被榜样们感动着,榜样的力量不断引领着社会价值的导向,使践行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成为每个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学习参观点滴浸染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院内的谭冠三纪念园自2009年建成后,就颇受附近居民的喜爱。
我从大一起就在纪念园里当义务讲解员。要把这里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实物、雕像讲解得清楚明白、生动有趣,少不了多看多学多记,为此我还参加了学校的squo;老西藏精神squo;传承社团。每一次的练习和讲解过程,都让我对squo;老西藏精神squo;的理解更深一层。squo;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squo;,老西藏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我,让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畏艰难。说完,王莎莎便对参观者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了身旁的黑白照片。
除了谭冠三纪念园,每逢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日前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内的两路精神纪念馆和拉萨河畔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前也十分热闹。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两路精神纪念馆的80后讲解员齐天舒告诉,她的爷爷曾经是从甘肃征召的2000名驮工中的一员,当年牵着骆驼加入青藏筑路大军。
爷爷说,在沱沱河沿岸筑路时,每个人都带着白酒。到河里搬石头前喝两口,上岸后再用白酒擦身体,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常体温,否则就会被冻僵,再也醒不过来。齐天舒还清楚地记得爷爷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爷爷还时常教导她,要铭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记忆里爷爷的故事,一点一滴的教诲,听着两路故事长大的齐天舒,如今,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传承发扬两路精神,续写着新的故事。
矢志践行谱写新篇
绵延数千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实乃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修筑川藏铁路相当于在高山峡谷之间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
踏入当地人都不敢进的深山勘查,登上牦牛都不愿去的荒岭测量。川藏铁路勘察设计者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确认过线路,才能放心地让火车从这条线路上开过。沿线环境复杂多变,高寒缺氧,地质灾害多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川藏铁路铺设者才能将铁轨铺下。
工期紧、任务重,加班到深夜是常事。这边高原缺氧、气候恶劣,身体抵抗力跟着下降。鼻子出血,嗓子肿痛都不碍事,多喝点水,吃点润喉片就好了。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拉林铁路质检女工班成员崔欣说。
有好几次同事发烧都没去医院,只说吃点药就好,生怕耽搁了工作。说着,崔欣挑了挑眉,用眼神示意,这位生病不肯去医院的同事就是坐在一旁的颜双燕。
当年修筑川藏、青藏公路时,前辈们比我们更艰苦,这点事比起来根本不够谈。颜双燕淡定地说。
我们会经受考验,克服困难,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轨枕的质量检测,为拉林铁路段圆满顺利完工打好基础。阳光下,颜双燕微笑着说,脸颊上的高原红仿佛是盛开在高原上最美丽的格桑花。
60多年,弹指而过,但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从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丰富和发展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为西藏的未来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不忘感恩,翘首未来,秉承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西藏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6
党员干部要把眼睛看向“小处”,“小处”往往蕴藏“玄机”。“古之达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细而秋毫微尘,此心无所不在,无所不见。是以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千万,千万为一,皆心法尔。”扶贫工作也可谓“错综复杂”,我们常常期盼自己能“一呼令可聚诸侯,一出手可翻转乾坤”,可事实往往是困难如“山海”,从“大”处去抓,反而如“手捧沙,篓打水”。党员干部要定下心来,把眼睛盯向“症结点”,是“交通阻塞致贫”就主攻道路建设,是“销路不通致贫”就要精准“撒网捕鱼”找到目标客户,是“群众消极乏工”就要做出激励机制提升主观能动性……发现小的智慧,“恒河沙数,一尘观之”。
党员干部要把心放在“小处”,“小处”往往反映事实真相。中国哲学理论中,有一种重要思想,便是“以小见大,咫尺千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心在“小处”,便能洞察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真实需求,党员干部不做虚有其表的“假把戏”,而能落地为群众做到“雪中送炭”“天寒加衣”。“张伯家中的鱼塘鱼苗病死率极高”“李叔种出的水果有些农残物超标达不到验收标准”“王姨家还有两个小娃就业问题还没解决”……所谓“心往一处想,劲儿一处使”,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更要把这些“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做,解决困扰农民群众最为突出的问题,实现“党民同心”,才能共同努力致富。
党员干部要把手搭到“小处”,“小处”使劲才能带来“大机遇”。“天下之事,必作于细。”那些我们忽略的“小物件”,却常常有着“大机遇”。谁也不曾想过“小木耳”“小黄花”会带领上万户农民脱贫,但看到“小物件”价值的那些人,把手放到了这上面,“精耕细作”却带来了别样天地。湖北重启之时,出现了不少党员干部直播卖货,卖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中的“大家伙”,而是货真价实的荆楚风物“小锅巴”“小龙虾”“小土豆”“小皮蛋”等,却创造出了日销“1w+”的好成绩。党员干部要把手放到这些小地方、小物件上来,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人生也应有这种“小的态度和智慧”,从这“小”里,做出大滋味。
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7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涵养清风正气。
建强战斗堡垒,决战脱贫攻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