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心得体会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推荐8篇

心得的写作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只有加强思考,才能写得有意义,只要在认真回顾事情发展的经过后,才能写出好的心得体会,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推荐8篇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篇1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

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篇2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而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规》虽然是一部著作,但是它的作者却仅仅是位秀才。《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死于乾隆年间。李夫子是一个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园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认为李夫子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李夫子活了八十三岁。这两个数据前后相差了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李夫子是为大人物,史书上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学位仅仅是秀才,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高中过,什么状元拉、榜眼拉、探花这些学位,压根都跟他没一点关系。在当时,一个秀才只能教书。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而秀才呢,却只能够教书育人,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院长,顶多只能开个私塾。然而这位没什么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会写出《弟子规》这本现在家喻户晓的书,是因为李夫子毕生努力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也不高,但是,有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却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这一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李夫子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敦复斋,起了一个斋号讲学。李夫子讲学讲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了。所以,人们称李夫子为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个称呼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这个称号,李夫子也是担当的起的。

除了《弟子规》外,李夫子还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教书实践的经验,写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做《训蒙文》。李夫子在钻研《大学》、《中庸》这样的著作之余,还坚持写诗,出于对水仙花的喜爱,李夫子曾经写了上百首赞颂水仙花的诗,后来集结为《水仙百咏》。

我本以为,能够写出《弟子规》这本著作的人一定是个拥有状元、榜眼这样的学位的人,所以说李夫子只是位秀才这一点出乎了我的意料。现在的我们认为,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虽然没有有高等的学位或宏伟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篇3

记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古朴而精致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本,我漫不经心的翻开书,当我翻开书本看到《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听到古圣先师谆谆的教诲,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当我从头到尾读完《弟子规》,我感到心头一亮。原来小小一本《弟子规》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规范。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句,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应放置在该放的地方,要放整齐:“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对哥哥要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教导我们尊敬老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们每个人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讲自己的过失或缺点就生气不高兴,听到人家赞誉你、夸奖你,你就很欢喜、很高兴,如果是这样,时间一长,真正的好友会远离你,不好的朋友,损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会渐渐地接近你。为什么呢?因为人不会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朋友间的交往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会指出你的过失,而人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对,看到你很生气,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所以如果没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规劝,你的好朋友当然会渐渐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会渐渐接近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否则学到的只是肤浅、表面的东西,不会有成就。

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约束,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篇4

二年级暑假时,爸爸要求我读诵《弟子规》,刚开始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觉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诵下来,这可真有点难为我了,在爸爸的坚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几段,一个暑假,我终于全部背下来了,经过爸爸的耐心讲解,我还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这个暑假收获可真不少。后来在一次课堂精彩三分钟上,我一口气背下《弟子规》,同学们被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顺口连句的背诵声所打动,赢得一阵阵掌声。我为读到这本好书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首孝悌。爸爸告诉我做人首先要学会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还说一个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爱护别人呢?爸爸也时常以这句话来教育我,正是因为学习了《弟子规》,我对爷爷、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过生日时,我总会送给奶奶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使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平常早晨上学前,我总会先向爸爸、妈妈鞠躬请安问好,然后再高高兴兴上学去。在班上与同学们也团结的很好,同学间过生日时,我们相互间还上门祝贺。

次谨信。书上解释说,其次说话要谨慎,为人要诚信。要求做人说话要讲究方法,不要冒然随便乱讲,弄不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好事变成坏事,这一点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真够重要,平时我总好讲话,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为人要讲信,平时凡借了别人的钱物,我就会即时归还。

还有很多诸如“身有伤,贻亲忧。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伤时,会用《弟子规》上话来告诉我,这样会导致父母担心的。看到字写的不好,也总会说字不敬,心先病,你态度不端正,不恭敬,当然字就写不好。

?弟子规》上的句子短,好记,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用《弟子规》上的话来规范我们的言语行动,就会使我们小朋友变得懂事,有礼貌。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与《弟子规》上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以《弟子规》为镜子,时常照照自已,力争使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篇5

今天,老师教我们读《弟子规》,老师主要讲了《弟子规》中“入则孝”这部分的内容。讲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个孝顺有礼貌的好孩子,我们读的很快,读完后,蒋老师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有没有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吵架?在家和妹妹有没有抢玩具?在学校有没有和同学打架?坐公交车有没有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见到老师有没有向老师问好?老师问我们平时是不是都是这么做的。这时,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想到了昨天妈妈在检查作业作业时,我有一个拼音写错了,妈妈向我指出了错误,可是我却很不高兴,还生气,一晚上没有理妈妈。

今天读了《弟子规》,我才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对的,古时候的小朋友都知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却没有做到。妈妈向我指出错误是为了帮助我改正,我怎么还可以发脾气呢,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向妈妈道歉,向妈妈说对不起。

以后我要象《弟子规》里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为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读到这里我想到到了自己,平时都没有做到,妈妈叫我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的去做,还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妈妈批评教育时,也不虚心去听。

上面这些我都没有做到,以后还要多学习怎样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好孩子!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篇6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篇7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我们立身、做人、处世、学习的道德规范的书。《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对我们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当我读到这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外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内容,而东翻西阅,必须定下心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

以前我在学校图书室办了借书证,借了一本书,结果双休日吵着要妈妈带我去放风筝,妈妈只好答应了我。放完风筝回到家,刚好表姐来我家,又和表姐美美地玩了一天。等表姐走了,才想起了借的书周一要还,囫囵吞枣地胡乱翻看完了。

周一早晨该我汇报课外阅读时,我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好不容易熬过了3分钟。那3分钟,我没看到同学以前羡慕的表情,没听到以前热烈的掌声,我难受极了。

不知怎么走下讲台的,只记得老师摸了下我的头,什么也没说,但我懂其中传递的语言。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我明白了“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弟子规》中的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更好地体会。

教师评语:小作者能通过学习《弟子规》知道读书要做到“三到”,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更进一步把《弟子规》中读书的规范理解到位。让每位读者都能引以为戒。

弟子规第45讲心得体会篇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老师讲有善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三十讲心得体会8篇

讲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最新8篇

写文章讲教育心得体会8篇

知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心得体会8篇

守纪律讲纪律心得体会8篇

学安全讲安全抓安全心得体会8篇

老师讲有善的心得体会参考8篇

讲人际沟通心得体会精选8篇

厨师30讲个人心得体会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438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