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心得体会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接触心得体会的时候,常写心得的人一定具有良好的自我总结能力,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篇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小的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问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闹别扭。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的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导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就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部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地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现在,我已步入高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的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篇2

如果说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那么家训就是哺育一个人成才的精神食粮。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的重要性不在于是否装裱贴于墙上,或集印成册束之高阁,它真正的意义在于铭记于心,润化于事。一个好的家训需要世代子孙的延续和传承,并将家训当做是对自己一生中为人处事的行为准绳和言语约束,不做逾越家训、违背家训的言行。同时,当自己身处学业低谷或事业低潮时,家训作为一种精神慰问剂,可以让自己反思过去,总结经验,重振信心和恒心,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接纳失败,以乐观向上的勇气锤炼自己直至成功。

家训是一种文化精髓。翻开《曾国藩家训》,能从书本中感受到一代封疆大吏曾国藩质朴而真切的话语,那些告诫子孙自勉的家书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儒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豪迈和智慧。作为饱含着长辈期望、凝结着家庭思想、承载着中华哲思的家训,慢慢成为一个家族逐渐走向幸福的家族信条。于是,以一家之言树立起的家训形成了充满文明礼仪意味的家庭氛围,而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家训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可以跨越历史长河的和谐家族氛围。上小学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母亲将老奶奶接到我家照顾。自从老奶奶来到我家,母亲每天变着花样给老奶奶做好吃的。老奶奶牙齿掉光了,吃不了太硬的食物;老奶奶喜欢吃面条……而这些,母亲全部都了解,尽心尽力照顾。老奶奶年龄大了,喜欢拉着我重复的讲过去的事,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我听的非常不耐烦,跟老奶奶讲话态度也不好。母亲发现后训斥了我,教育我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首先是尊重长辈。时至今日回首往事,母亲确实以一个榜样的身份时刻诠释着“孝顺”二字的所有含义,我也终于懂得母亲经常所说的,子女对长辈尽好孝道,长辈们才会延年益寿,一个家庭才会和和气气。看着母亲鬓角的寸寸白发,作为子女,我该以她为榜样像她孝顺老奶奶那样好好孝顺父母。

有时,我们会深究到底什么是家风?它到底在整个家族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实,看似虚无的家风在生活中扮演着“指路灯”、“航向标”的角色。岳飞的母亲在他背部刻下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忠于国家,报效国家是岳母对岳飞的深深教诲,为履行这一信条,岳飞驰骋沙场,血染匈奴,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也诠释了家训在形成家风后在岳飞一生的立志报国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种忠于国家、甘于奉献的信条指引下,岳飞终成一代英雄为世人所敬仰并称颂至今。所以,作为一种精神、信念,家训是指导一个人、一个家庭、整个家族不断前进的动力,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起到摆正态度、端正作风、文明举止的重要作用,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从而避免了违背道德、超越法律底线行为的发生。家训的产生往往伴随家风的形成,家风的形成体现的是这个家庭的整体文化素质,一个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呈现给他人的也将是良好的素养,这样的家庭在他人眼中才会受到褒奖和学习,进而影响到周围的家庭,使社会这个大家庭形成良好的社风。

家风正,则子孙收益,家风不正,则祸及子孙。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风的传承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寄托,家风醇厚,人必敬之,它是世界美好的源泉之一。每个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来重整家风,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从平凡事做起,让好家风代代相传,一代影响一代,一代成就一代,促进全社会良好风气形成。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篇3

中国上下五千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风和家训,历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古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良好的家风,不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无形的塑造。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训是对下一代的教育起决定意义的一步。

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母亲常说,人以孝为本,一个人如果没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识,再高的文化业没有用,这对社会往往只是个威胁,所以,要以孝为前提来待人处事。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主动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搞对象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不但要讲家庭美德,传承好的家风,也要遵守社会公德,谦虚为人,乐于助人。并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执法为民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成为一个品质优越的人。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篇4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篇5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篇6

家训这种东西是很早年间的事了,现在不时兴了。我家有家训却是我们搬进新家后才有的,乔迁时母亲一个好友送了一幅竹雕的“难得糊涂”的匾,母亲说:”把它挂在书房作为我们家的家训,”父亲说:“装饰一下书房还可以作什么家训。”母亲说:“你要是糊涂点主任科员早就评上了。”父亲说:“我不评那个主任科员也不用去装什么糊涂。”父母你一句我一句争执起来。弟弟见状忙说:“家训就家训吧,为这事还值得这样争吵。”就这样“难得糊涂”就成了我们家的家训。

对这个家训除了母亲在意,我们谁都不在意。我和父亲的观点是“我要清醒的活着,”弟弟对家训报的态度是不在乎。但母亲还是在我们谈论单位里的事时不断提醒我们糊涂点好,活起没这么累。

父亲工作的单位是管计划的,那时是双轨制。一日父亲单位的领导来我们家给父亲说:“局里研究把救灾油计划转100吨给石油公司,从中得的利大家可以多发点奖金。”那时计划内外的差价是很大的。父亲不同意说这样做是违法乱纪。领导说:“某某县还转了200吨呢。”父亲还是不同意,领导见状只好怏怏而去。领导走后母亲说父亲:“这种事你糊涂一些不就过去了吗,大家都有好处。”父亲说:“你就知道糊涂,那可是救灾油,是专项计划。”

大约半年过后,父亲单位的领导们提着“五粮液”“大白兔”来我们家说是感谢父亲挽救了他们的政治生命,免除了他们的牢狱之灾。原来那个转了200吨计划给石油公司那个县的领导班子都因挪用,倒卖救灾油计划而判了刑。母亲听后还真吓得不轻,说:“看来还是清醒点好。”这是母亲第一次否定了她的家训。当然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让母亲彻底否定她的家训是因为弟弟。弟弟那日从单位回来,手里拿着一打的中华铅笔给他刚读一年级的女儿,弟媳说:“你怎么一买就买这么多?”弟弟说:“买什么买,我在单位上拿的,让女儿随便用,用完了我再去拿。”母亲大概听到了,忙从厨房出来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弟弟说:“我们单位很多人都这样,还有的变着花招连孩子用的文具盒,书包都由公家给买呢,我拿几枝笔算什么?”母亲说:“这不是明摆着占公家的便宜吗?这就没人管?”弟弟说:“你不是时常说难得糊涂吗,这种事谁管?”父亲说:“这就是你家训教育的结果。”母亲这时可能也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忙对弟弟说:“清醒点好,清醒点好,明天把笔还回单位,别糊里糊涂的跟着那些人学,你这样做还不把我孙女给教坏了,给后代做个好榜样吧。”母亲就这样彻底否定了她的家训。

母亲的家训没把我们全家训成糊涂的人,反倒把我们训成了清醒的人,并让她自己也越来越清醒。那匾至今还挂在书房里,它的功能就是提醒我们要一直清醒着。

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篇7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楼街道联合金色朝阳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10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听了王虹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师总结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王虹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美国第一任华裔内阁赵小兰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居民李华感慨颇深,分享了听课后的感受,她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规、家教、家风,成为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动力、无言的激励,它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教育活动,我们非常喜欢,提醒我们这些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引导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军训搞活动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瑾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狼的精神心得体会优秀7篇

服务礼仪的心得体会500优秀7篇

和孝有关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对垃圾的倡议书优秀7篇

教师培训师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读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优秀7篇

优秀的入团申请书推荐7篇

入团的申请书优秀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822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