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倡议书的写作,我们能够将自己的一件表达出来,倡议书在完成之前,一定要知晓倡议的详细做法,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修宗祠倡议书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修宗祠倡议书篇1
尊敬的海内外邓氏宗亲会各位会长及各位宗亲:
你们好!我上湾村邓氏宗祠位于广东省陆河县河口镇系第106代维俊公号邓通五郎在明万历年间从深塘村迁到此地开居立业,遂建祠堂一座,座东向西分金乙山辛向,巍巍乎立于天地间,轩轩然绵绵数百年!当是一处以展示邓姓文化,服务海内外邓氏宗亲探亲谒祖,培育邓氏根亲文化的基础设施.
然,岁月悠悠,百年宗祠残垣断壁,不堪风雨,其后世子孙每每供拜,不忍见状.日复一日,宗祠飘飘然一页,令人锥心之痛!为秉承邓氏始祖勤勉自律,奋发有为之精神风貌,弘扬敬守睦族,尊老爱幼之传统美德,增强邓氏亲情联谊和信息交流,我们惟有呕心沥血,四处寻亲,筹措资金,重建宗祠.上慰藉列祖列宗,下传承子子孙孙.我们不求宗祠碧墙灰瓦,通花木雕,移步换景,但见宗祠庄严肃穆,古朴洗练,通敞明亮.以此架起心桥一座,为宗亲寻根问祖开辟一片新的天空.
目前上湾村宗祠需建设的项目业已确定,在启动项目建设之初,特向海内外邓氏宗亲会、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出捐资倡议.
上湾村宗祠规划占地面积为2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0平方米,建筑物主要坐落在寻常巷陌的古榕荫中.捐资的建设项目有:宗祠主体建筑和单体建筑若干,所有建筑物因体量不等,需投资的款额也有多有少.捐建项目无论大小,捐款数额无论多少,只要您献出爱心,就必将会受到所有宗亲和全社会的尊重.
诚望海内外邓氏宗亲组织或个人,不忘先祖开业之功,以弘扬邓姓文化、振兴邓氏家族、振兴故里为己任,为上湾村邓氏宗祠的建设运筹集措,慷慨襄助.我们将根据捐助款额,按拟定标准镌刻在“功德流芳”碑上.欢迎垂询!欢迎捐资!
修宗祠倡议书篇2
尊敬的叔,伯,婶,姆,兄,弟,姐,妹,和各位乡亲:
你们好!祝福全体人士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胜意,新年快乐!
前几日,数十位x氏仁兄,相聚一起,谈及祠堂一事,并兴味盎然参观了破旧,残缺的祠堂。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祠堂几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前辈建筑了一座雄伟的大祠堂,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成为我族神圣的殿堂。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风光不再,只剩残门败瓦,实令子孙后代蒙羞和心痛,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子孙后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俱兴。祖国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先人开基创业之功,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陈家子孙,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的责任也!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重修x大祠堂上敬祖宗,下贻子孙后代。
所以我们筹备修善大祠堂的组织,向大家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x大祠堂之大业。
我们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1000元以上含一千,刻名字,不足一千的不刻名字,将张榜公布》刻石留名将流芳百世,以告后人。 我们保证:款项收支,用于何处,都张榜公布,坚持x大祠堂财务公开制度,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款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
我们相信:全族同胞和乡亲一定深明大义,x大祠堂一定建好。
倡议人;
xx年x月x日
修宗祠倡议书篇3
尊敬的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已建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7余万元。
族人、同志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号召我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共创善举。族人张光建捐款40万,族人张玉亮也捐款10万元,其他善举如一些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他八百,暂不一一细举,这都是我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组委会代表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100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
祠堂重修组委会
20xx年九月
修宗祠倡议书篇4
全体管氏子弟们:
始祖管万公祖,原籍江西庐陵(现吉安),明朝初年,始祖从江西庐陵迁入祁阳定居,至今历六百余年。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五世矣。始祖一系管氏后代,现大多定居祁东县官家嘴镇,人口千余。可谓祖德广远,佑我管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
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管氏宗祠,塑像立碑,臵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管氏之文脉。曾几何时,逢年过节,族人洁衣正冠入祠,鸣炮奏乐,上香进礼,瞻仰缅怀先人,教育激励后代。从晨至昏,祠内人声鼎沸,礼乐不绝。既庄重肃穆,又热闹喜庆,场面恢宏壮观。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管氏祠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管氏祠堂于动乱年月几番蒙受损毁,及至荡然无存。数十年来,管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罪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废俱兴。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地方就设法修复了中被毁损的祠堂家庙。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宗祠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清楚明确。祖国东西南北,到处可见金碧辉煌、修葺一新的宗庙祠堂,有些甚至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人之肤发生命,授之于父母,根之于祖宗。吃水不忘挖井者,丢本忘祖枉为人。无祖宗骨血生养,哪有我辈化人入世?没先人开基创业之功,哪有后代承业立身之地?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仪、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在重修祠堂受挫多年后的今天,许多热血族人坐立不安,寝食难宁:身为管家子弟,不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奇耻大辱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如不抓紧重修祠堂,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大伙理当集思广益,踊跃献计出力。 _年春节,重建管氏祖祠再次提到管姓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管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已经产生并开始工作;通过审慎勘察,宗祠地址已经选好;宗祠的总体设计程式正在征集筹划;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管氏后人都在问:“我是谁?根在那里?”不少人回乡祭祖的同时,产生疑问,面对文明社会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时候,我们的列祖列宗却无栖身之地,饱受风雪之苦;追先贤念祖德,只能面对遍地瓦砾,倾听断墙残壁在向世人倾诉自身的不幸遭遇,愧对先我们承诺: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不论何人所捐、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我们都将在网上公布,公开接受监督。因此,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我们保证: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献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
我们相信:全族同胞一定能深明大义,管氏祠堂一定能建好!
重建保方管氏家祠领导小组
修宗祠倡议书篇5
宗恩深似海 祖德重如山 事亲必敬祖 百善孝为先
尊敬的海内外琼藉王氏族众宗亲:
数尽中华姓氏、唯吾王姓为王。为何称王於世,敬宗爱祖为先。水有源、木有根、人有本,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上可供奉王氏先祖,下可联姓睦族。社会层面传承吾国优良传统文化,共创和-谐社会。其深远之意在于使吾王姓后昆知其源,识其根、明其本,左昭右穆、辈序分明、有条不紊。时下,吾堂堂中华正在崛起、政通人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已纳入治国之本,敬宗爱祖、传统美德之风盛行,此乃国之幸、民之福也。如今,位于琼台福地文庄路4号王氏大宗祠宗之六十五年失地,经我研究会二十年依法维权,宗地使用权已完壁归我王家。此时,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海南王姓宗亲联谊总会提出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偕备,何乐而不为乎!
我泱泱王氏大姓,开姓历史悠久。王氏开姓鼻祖周文王太子晋(子乔)公,出身皇家名门,正统尊贵,德积后昆,开创吾王姓繁衍昌盛之源。自此郡族、堂号遍佈全国各地,人文蔚地、人才辈出。三槐堂始祖之六世孙裔、渡琼一世始祖王悦公、科名居正,钦点翰林庶士,先后任兵部侍郎、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同平章事、枢密察院赠太师。乙丑年春二月,因秦桧忤奉,被高宗遣来粤东密察,渡琼暴逝仙遊。公逝后,高宗绍兴甲子八月十二日御祭悦公文,称悦公盛名争日月之光,勋业焕鼎钟之彩。丙寅编入忠臣太庙,丙午举祀乡贤,赐地四亩在琼州府所在地(今府城文庄路4号)建乡贤祠,让当时州府官员和王氏后代子孙得以纪念。直至民-国十一年,我琼岛王姓人氏为了更好联姓睦族,在时下族长王国宪的倡导下,集资将王居正乡贤祠改建为王氏大宗祠。自此王氏大宗祠便成为海南王氏兄弟的精神家园,解放后,由于社会历史更替等原因,位于府城文庄路4号的王氏大宗祠三进祠堂房产权和4亩土地权痛遭流失。先是供部队使用,后由当地房产接管出租,继而1992年被琼山供电公司篡改历史强行占有。从此,我王姓兄弟走上了漫漫申诉维权路。在已故副省长王越丰、已故省政协副主席王家贤和省委原、副省长王学萍的带领下,先后经过20多年不屈不挠、契而不舍的依法维权,在王氏大宗祠用地失地65年后,终于在20xx年1月12日,领到由海口市人民政府和海口国土资源局依法颁发给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的王氏大宗祠用地使用权证。
我王姓全国人口九千六百多万,雄居中华姓氏第一大姓。海内外琼藉人口一百二十万人,是海南的首望之族。泱泱中华大姓氏,堂堂海南大姓族,要建海南王氏大宗祠,这是海南百万宗亲族众的一件大事。为了尽善、尽美的建好王氏大宗祠,我们要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首先,要有法律层面上的认识。王氏大宗祠用地是经海口市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给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作为建设王氏大宗祠用地的,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取代与占有经营;其次,要有社会层面上的认识。我们要充分认识建好王氏大宗祠是一项我王姓兄弟联姓睦联的民心工程。恢复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一是恢复传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海口文化名城的传统文化的体现;二是纪念我们王姓的先祖,供奉王姓始祖之神位;三是搭建我王姓宗亲寻根问祖、联姓睦族的平台,;四是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当代和后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第三,要有定位上的认识。从用地意义上看,海南王氏大宗祠用地是南宋高宗皇帝赐封的,其政治和文化含金量是其他姓氏无法可比的;从风水学上看,府城是一块形似金龟的风水宝地,我王氏大宗祠用地恰好在金龟之背脊,独占风水之鳌首;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局上看,海南极需发掘这样的本土文化。因此,我们重建王氏大宗祠,在建筑风格上要有我国传统的仿古建筑风格,用有限的土地空间,创造出无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重点展现我王姓先祖博大精深的文化精华。
当前,建设海南王氏大宗祠这项工程,已经提到我们王氏两会的第一重要的工作议程与奋斗目标,王氏大宗祠的规划设计已启动,初步计划投入资金人民币1500万元。工程计划自开工之日起,用两年时间完成。当下,广泛动员海内外琼藉王氏宗亲募捐,落实建设资金是关键。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采取宣传发动方式:通过公告、传媒、和微信传递等方式,把我们建设海南王氏大宗祠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向全省海内外王氏宗亲告知,让知者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做到王姓宗亲家喻户晓,人人偕知,个人积极参与。
二、采取自愿捐资方式:王氏大宗祠建设资金不进行人丁摊派。这次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是我王姓族宗亲兄弟一次千载难蓬的历史重任与机遇,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就只此一次时机。是否捐资,完全在于本人的认识、觉悟和心愿。
三、捐资奖励方式:我们遵循有功必赏,有荣必录之原则,对热心捐资建祠者必留芳于世。初步留芳奖励计划如下:
1、个人捐资基准起步为每个名额100元,捐资100元者可在建设大宗祠光荣史册上留芳名;捐资500元者,在建设大宗祠光荣史册和祠堂芳名碑文上留芳名。
2、个人捐资1000元至5000元以内的,除按第一项奖励留其芳名外,在建设王氏大宗祠光荣史册内留二寸彩色玉照留取芳名。
3、个人捐资在5000元-10000元以内的,除按第一项奖励留芳名外,在建设王氏大宗祠光荣史册内留五寸彩色玉照,并介绍本人生平业绩留取芳名。
4、个人捐资在10000元-50000元以内的,除按第1项规定外,在建设王氏大宗祠光荣史册内留七寸彩色玉照,并介绍本人生平业绩和介绍本人三代生平与业绩,同时登上宗祠名贤光荣榜。
5、个人捐资在50000元-100000元以内的,除按第4项奖励外,在祠堂乡贤祠内可安放本人本家一名上祖神禄位。
6、个人捐资在10万元-30万元以上者,除按以上第五项奖励外,在祠堂乡贤内可安放本人本家上世高、曾、祖、考之神禄位。
7、个人捐资在30万元以上者,除按第6项奖励外,可在祠堂重要建筑物刻捐款建造留取芳名。
8、单位捐款者,按第一项给予奖励留取芳名。
羔羊哺乳尚识跪母,何况人乎!吾王姓先祖谆谆教导后人;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建祠。水本于源,木本于根,人本于祖。不敬宗爱祖,犹如水塞其源,木断其根,人没其本。如此,何以源远流长,何以枝繁叶茂,何以丁兴财旺,何以成名得志,何以四海扬名,何以衣锦还乡。当下,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历史的画卷已展开,号角已吹响,这是我族一次重要的敬宗爱祖大行动,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敬宗爱祖感恩的大好时机。让我们王姓族众宗亲兄弟积极响应本倡议的号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地不分东西南北域内域外,人不分男女老弱富贵贫穷,积极投身于重建王氏大宗祠的建设中去,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集腋成裘,众志成城,完成这一功在当代、名垂千秋的恢宏工程。相信我们王姓先祖在天之灵会保佑我族孝子贤孙:丁兴财旺,福寿安康,翰苑名扬,洪福齐天!
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 海南王氏宗亲联谊总会
20xx年3月30日
附件:一、捐资帐户如下:
1、收款单位名称: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
2、汇入行:中国银行海口国兴支行
3、帐号:266268620828
二、捐资者写明姓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捐资款额、捐款用途
三、统一由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开收款收据以备存查对账。
修宗祠倡议书篇6
尊敬的易氏族亲;尊敬的异姓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易氏始祖来我们村立基发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曾于九十年代初在易氏宗祠的原址旁重建祖堂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易氏祖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仓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新易氏祖堂建成后红白喜事将可在祖堂举行,我们村其他姓族经应召同志提议如不嫌弃也可在易氏祖堂举行红白喜事。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许多热血族人寝室难宁,“易氏祖堂重修理事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通过理事会多次和议,准备在我们村北面洗衣唐旁新建一座长18米,宽9米,约200平方的上下两重祖堂,工程款控制在30万元左右。我们村是一个杂姓村,我们易姓男丁约有180个左右,按每个男丁1000元计算总数为18万元,但即便如此,我们修建工程的资金缺额仍十分大。
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理事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易氏子弟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钱出力,齐心协力,我们都将在重建之中刻石留名,以告后人。不论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都将张榜公布。希望广大族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建祖堂之大业。另,我们将在祖堂修缮完成后,召集父老族亲,相聚一堂,为家乡建设,振兴家族,建言献策,再创辉煌!
附易氏祖堂重建理事会成员名单:
名誉会长:易xx
会长:易xx139959xxxxx、071488xxxxx
副会长:易xx、
成员:
xx易氏祖堂重建理事会
20xx年xx月xx日
修宗祠倡议书篇7
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叶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修建梅州“叶氏宗祠”。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
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梅州叶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
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宗祠,我梅州叶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叶族之力,在祖地梅州修建一座“叶氏宗祠”,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叶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符合广大叶族人的心愿。
鉴于叶氏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建设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后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合倡议书精选7篇
★ 信倡议书优秀7篇
★ 遵倡议书推荐7篇
★ 水倡议书推荐7篇
★ 此倡议书模板7篇
★ 商倡议书推荐7篇
★ 类倡议书7篇
★ 3.8倡议书7篇
★ 祀倡议书精选7篇
★ 祀倡议书参考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