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的前提,必不可少,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食物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食物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3以内数的点数。巩固对3以内数的认识
2、根据蔬菜的数量与实物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
3、通过操作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萝卜、白菜、蘑菇数字:1。2。3。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课题教师:今天兔妈妈带兔宝宝去郊游玩吧!(边读儿歌边走进教室)带领幼儿向老师问好,并坐好。
二、出示贴绒白菜。萝卜。蘑菇。并提问:
教师:宝宝门都做好了么。来来小眼睛闭上,我们一起数oen;two;tree。瞧这里有什么呢?(萝卜;白菜、蘑菇)它们各有多少呢?(1个萝卜;2棵白菜,3个蘑菇。)并引导幼儿点数而且放进篮子里
三、蔬菜的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卡片教师:能干的兔宝宝们摘了这么多的蔬菜。我们请客人起来分享吧!
一个萝卜我们就只请:一只兔吃两棵白菜呢?应请几只兔子吃呢:蘑菇呢?谁来帮帮忙呢?
四、根据蔬菜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咦!都这么厉害呀!这是谁来了(数字1。2。3。)数字宝宝看到小兔子玩的那么开心,它们也想找好朋友做游戏了:
一个萝卜:数字宝宝1就和一个萝卜找朋友两棵白菜呢:数字几何它做好朋友蘑菇呢?
五、请幼儿操作蔬菜题卡:
教师:哇;你们太棒啦。听蔬菜们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你们帮蔬菜宝宝们操作题卡;完成好吗?(讲操作要领)六、结束宝宝们都做完了吗:今天兔宝宝门真能干,快到中午了。宝宝肚峨了吧!请宝宝们排队我们来做顿丰富的午餐吧
小班食物的教案篇2
活动名称:小兔找食物
教案目标:
1、3以内数的`点数。巩固对3以内数的认识
2、根据蔬菜的数量与实物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
3、通过操作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案准备:
萝卜、白菜、蘑菇数字:1.2.3.等
教案过程:
一、导入引出课题教师:今天兔妈妈带兔宝宝去郊游玩吧!(边读儿歌边走进教室)带领幼儿向老师问好,并坐好。
二、出示贴绒白菜。萝卜。蘑菇。并提问:
教师:宝宝门都做好了么。来来小眼睛闭上,我们一起数oen;two;tree.瞧这里有什么呢?幼儿园教案(萝卜;白菜、蘑菇)它们各有多少呢?(1个萝卜;2棵白菜,3个蘑菇。)并引导幼儿点数而且放进篮子里
三、蔬菜的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卡片教师:能干的兔宝宝们摘了这么多的蔬菜。我们请客人起来分享吧!
一个萝卜我们就只请:一只兔吃两棵白菜呢?应请几只兔子吃呢:蘑菇呢?谁来帮帮忙呢?
四、根据蔬菜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咦!都这么厉害呀!这是谁来了(数字1.2.3.)数字宝宝看到小兔子玩的那么开心,它们也想找好朋友做游戏了:
一个萝卜:数字宝宝1就和一个萝卜找朋友两棵白菜呢:数字几何它做好朋友蘑菇呢?
五、请幼儿操作蔬菜题卡:
教师:哇;你们太棒啦。听蔬菜们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你们帮蔬菜宝宝们操作题卡;完成好吗?(讲操作要领)六、结束宝宝们都做完了吗:今天兔宝宝门真能干,快到中午了。宝宝肚峨了吧!请宝宝们排队我们来做顿丰富的午餐吧。
小班食物的教案篇3
小班第一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幼儿园里真好玩
晨间活动:
1、桌面玩具。
2、晨会:点名。
活动之二:《和哥哥姐姐一起玩》
活动目标:
1、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活动重点:
懂得上课的基本规则。
活动难点:
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组织幼儿参观。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中班、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
(坐正仔细听老师讲,不插嘴,勇敢地举手发言)
3、谈话活动:
师:“大班哥哥姐姐是怎样上课的?我们来学一学。”
“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吗?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提醒幼儿发言先举手,学习讲普通话。)
4、卫生教育:
教育幼儿注意穿干净的衣服,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教师总结:
师:“大家要做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好孩子。”
下午活动:
活动之一:《我会自己入厕》
活动目标:
1.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礼貌教育。
2.继续学习正确的上厕所和洗手的方法。继续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和站的姿势。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铃鼓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的情绪。
2、使用礼貌用语,师生互相问好。
3、复习站与坐的姿势,提醒幼儿站的时候手放在裤子的旁边,要抬头挺胸。
4、教育幼儿玩玩具时不与同伴之间争抢玩具,要有好相处。
活动之二:组织幼儿到图书室学看图书,重点教会翻阅图书的技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供了观察、比较的材料,幼儿通过亲手实验,自己观察、分析、比较,然后教师再帮助他们得出结论。这个过程犹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机会,并使他们体会到"有所发现"的喜悦。
小班食物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萌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通过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学会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
4、提高幼儿的交往自主性及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动物若干(金鱼、小乌龟、小鸡、小鸭、小兔、);
2、幼儿园提供的饲料:玉米、米粒、红萝卜、青菜、青瓜、、鱼饲料、虾皮、蚬、
3、小鸡、小鸭、小兔、小乌龟、小金鱼头饰若干
4、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观察小动物,引起幼儿给小动物喂食的兴趣。
1)教师擦考语:“今天小狗带来了许多小动物来跟我们做朋友,让我们瞧一瞧有哪些小动物?”
2)教师边带领幼儿观察,边向幼儿介绍动物的名称。
2、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自选饲料去喂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在喂养过程中观察小动物最喜欢吃哪些食物,还吃哪些食物。
1)教师参考语:“你们想不想和小鸡、小鸭它们做朋友?”“小动物们说肚子有点饿?你们想不想给它们喂食呀?”“这里有许多食物,我们来看看它最喜欢吃些什么?”“现在我们一起去喂小动物吧!”
2)教师在幼儿喂养过程中进行指导幼儿正确的喂养方法,并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食物,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讲述。
3、小结: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各种小动物的进食情况,并讲述自己喂养小动物时有趣的事情。
教师提问:
1)刚才谁跟xx(小动物)做好朋友了?
2)你怎样和它做好朋友?
3)你请它吃了些什么?它喜欢吃吗?
4)xx(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什么?
4、游戏“小动物找食物”,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熟悉常见动物的进食习性。
重点指导幼儿能在儿歌结束后能找到与头饰相应的食物,并把食物送回家,看谁送的食物最多。
5、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听音乐,一起把小动物送回养殖园
活动反思:
在依据幼儿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可选择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探索不同动物的进食习性),以幼儿自主活动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参与、探索,积极表现自我,乐于交流。从而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
小班食物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2、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1、一组变质发霉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烂水果、变质的肉等,一组是没有变质发霉的食物。
2、香蕉变质的过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认识变质的食物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1、出示两组食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
要求:充分应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比较变质食物的特点,将变质的食物与没有变质的食物充分的进行对比,(严禁用口尝)
2、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食物名称外在的不同特点
没有变质的食物以变质的食物
米饭
馒头
肉
水果
3、对变质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
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
1、猜测: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变质?原因可能有那些?
提示: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假设。
2、对猜测进行归纳;可能与食物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与温度的高低、食物中的水分的多少、食物外表的损坏等等因素有关系。
3、出示香蕉变质过程的,观察香蕉逐渐变质的过程。在让学生进行描述。
三、认识食物变质对人的危害
1、讲述:根据自己生活中经验和我们刚才看的资料,说说你认为食物变质了会对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危害呢?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再归纳。
四、探究哪些方法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时间
1、讨论,(1)生活中你看见爸爸妈妈是怎样让食物保存很长的时间的?
(2)在超市里面买的方便食物又是怎样保质的?
(3)我们吃的一些干果,大米又是怎样保质的?
2、交流归纳食物的保质方法:冷冻冷藏;晒干;用盐腌制,做成罐头食品,隔绝食品与空气接触等等。
五、拓展延伸:
研究馒头怎样保存的时间更长
小班食物的教案篇6
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准备
小花猫、小鸡、小鸭子、小黄狗头饰若干。
小鱼、虫子、小虾、骨头卡片若干放在场地周围。
玩法
1.出示小动物头饰,教师与幼儿分别选一种戴上,并说:我是小花猫、我是小鸭子……教师带领幼儿跑一跑、跳一跳。
2.教师对幼儿说:小动物的肚子饿了,咱们找东西吃好吗?小花猫想想你要找什么吃呢?小狗你呢?……
3.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找食物,问问幼儿找的是什么,找到后做吃的动作,鼓励幼儿找得越多越棒。游戏反复进行。
4.游戏后将儿歌录音放入活动区,方便幼儿学儿歌。
附儿歌
小动物怎么叫
小花猫,喵喵喵,
捉到老鼠喵喵喵。
小小鸡,叽叽叽,
找到虫子叽叽叽。
小鸭子,呷呷呷,
吃到鱼虾呷呷呷。
小黄狗,汪汪汪,
啃着骨头汪汪汪。
点评
1.由于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都积极地参加活动。
2.教师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儿歌贯穿到游戏中,增加了游戏的兴趣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会了儿歌,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3.将儿歌投放到活动区方便幼儿游戏,满足幼儿随时想玩的愿望。
小班食物的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动物和人一样需要食物,而且不同的动物食物也不一样;
根据动物食性不同可将它们分为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三类;
动物的进食方式不同;
动物的嘴里的一些构造,比如牙齿,与所吃的食物的种类有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与人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引入
情境:动物园里又来了一批小动物,它们是小兔子、大灰狼、野马……同时出示这些动物图片或放映有关它们的录象。这些新动物朋友来了,可是饲养员却愁了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该给这些动物吃些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饲养员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教学内容
1.研究不同动物的食物;
2.归纳动物食谱的特点: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的;
3.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4.观察动物是如何吃食的,并进行角色扮演;
5.观察并研究动物的食性与它们嘴的构造;
6.利用以上研究结果,判断一只动物的食性。
上面这个课例的情境引入与学习目标之间就能很好地对应起来,问题的开放度不是很大,而且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实情境引入的目的就是要产生可以探究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带着学习的动力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的主体活动之中。
一个好的情境引入,不光具有课堂教学上的可操作性,而且要能够从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认知心理学上说,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机制进行。内在动机的激发主要考虑学生的自身需要,比如人的认识和理解的需要、个人的偏爱、生活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和成功的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等。而学习外在的动机的激发主要通过外在环境的因素进行,比如教师的表扬、惩罚、榜样的作用、教师的期待、竞赛等。在设计情境引入时,可以结合动机的内、外部激发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以上提到的在情境引入时最好要联系生活实际、制造认知“困惑”、玩游戏或讲趣味故事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好的情境引入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很多情况下,情境的引入产生了一个问题,而在探究完这个问题以后,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这样可以一环套着一环……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成了第二个问题产生的情境。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串在了一起,使得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都能兴趣盎然、动力十足。
在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无疑成为了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活动中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总结与归纳、应用与评价等过程都与情境的引入密不可分。这样,情境引入就不再只是一个开端,它已成为整个教学过程核心的组成部分,它是决定整个探究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情境引入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一线的教师可能感触更深。因此,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学教育者能关注这个问题,并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