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提前准备能让教师在课堂上更灵活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案的设计能够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中班认识0的教案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认识0的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能直观比较两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图卡直接比较图卡人物的'高矮。
活动准备:
高矮不同的玩偶数个。
人物图卡数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准备数个能站立的玩偶,拿出两个(高矮差异大)提问:说说看xx和xx,谁高?
2、幼儿直观比较两玩偶的高矮,并回答。
3、教师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比较高矮。(先找两位身高差异较大的,再找两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种情况时,幼儿如果回答“一样高”也可以。)
4、教师将幼儿每三人分成一组,请幼儿两两互相比较(以背对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个人轮流练习判断。(教师可以到幼儿旁边询问谁高谁矮)
5、教师那出两张大型的人物图卡,展示在黑板上(两人的距离放远一点,不易直观地比较出来)。教师提问:这两个娃娃,谁比较高?
6、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地面,并说明:你们和其他同学比身高的时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图卡要比身高,脚也要先对齐,再看谁比较高。
7、教师重复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图卡重新布题。
8、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提问:有3个娃娃要比身高,猜一猜,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哪个比较高?
9、请幼儿拿出娃娃图卡,将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图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师提醒:比身高时,娃娃的脚要对齐框框中的底线。
11、幼儿任意选择2个娃娃图卡,重复练习判断高和矮。
12、教师可以在角落摆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数个,让幼儿不断练习比较。
小结:让幼儿了解和同学比较身高的方法,以及操作娃娃图卡比较身高时,脚要对齐底线的做法。
幼儿园中班认识0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cd,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小百科:圆柱是由以矩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绕该旋转轴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几何体。它有2个大小相同、相互平行的圆形底面和1个曲面侧面。其侧面展开是矩形。
幼儿园中班认识0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与各种不同的形状拼接组合而成的,从而形成很丰富的形状和图案,现在要从最基本的图形开始着手,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和记忆。
目标:
1、学习按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2、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长方形形特征的`认识。
准备;贴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卡片一张,九只小框,图形卡片每人一组,小盘子每人一只。
活动过程:
1、 教师变魔术出示图形的卡片,请幼儿观察。
它长的很特别,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见到过的什么东西也是三角形的?
(同上依次介绍圆形、正方形)
2、 请幼儿看看自己椅子上的卡片,说说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师:你们的椅子上有许多的图形宝宝,请小朋友们跟你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师:都介绍过了吗?xx你来介绍一下图形宝宝吧!(请几名幼儿介绍自己的图形)
3、 游戏帮小兔子铺路
师:555555,是谁在哭呢?原来是小兔子伤心了,(请一位小朋友去问问)我们一起帮它铺路好不好?
幼儿:好的。
4、 结束
师:恩真棒!小兔子太开心了。我们一起和小兔子跳个舞吧。
按照小朋友自己身上的图形到老师那里排队
(开音乐跳兔子舞结束)
幼儿园中班认识0的教案篇4
设计背景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不从概念入手,先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学习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5。大胆说出自己对梯形的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准备: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2,教师演示用具:自制动物模型(小猴子的圆形嘴巴,小兔子的三角形嘴巴等等)几何图形饼干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多媒体课件。3: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活动过程
1,游戏:给小动物喂饼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叫——梯形
(3)各种各样的梯形。(出示多媒体课件)
(4)两边一样长,只有一边是滑梯的图形是梯形吗?
3,操作
在各种图形的饼干中找梯形饼干喂小动物吃。要求?想拿一块,在拿两块不同的梯形饼干喂小动物。
4,找梯形
(1)在教室里,院子里找一找,说一说。
(2)出示课件:寻找梯形宝宝。
5,分组活动
(1)给梯形穿衣服(涂色)
(2)拼一拼: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梯形。)
6,小结,结束。
教学反思
对于梯形,大多数孩子对他都邮感性的认识,这节课我结合幼儿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饼干,找一找,涂一涂,看一看,拼一拼等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课件的播放让幼儿认识到梯形的多样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梯形的特征。
当然,在这节课的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不够准备比较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知识。
幼儿园中班认识0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幼儿园中班认识0的教案篇6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4、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随音乐进入场地)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发现他们的特征)"哇!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3)?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2、铺小路: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铺小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3、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1)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2)小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5、延伸活动: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