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具备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前准备好教案是必要的,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数学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aabb、abb、aab等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
2、知道灯会是元宵节特有的活动,体验挂彩灯过元宵的快乐。
学习重点:
用aabb、abb、aab的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
学习难点:
能用间隔的方法自创排序规律。
活动准备:
教师教具:彩灯排序图例、半成品范例、ppt
幼儿学具:不同颜色的彩灯纸片若干、画有钩子的纸片人手一张、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有过元宵节的愿望】
1、讨论:再过几天,我们又要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除了吃汤圆以外,还可以怎样欢庆元宵节?
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大家会吃汤圆、挂花灯,真快乐。
二、感知理解
?这环节根据小班幼儿做事的目的性不够强,在自主操作中比较容易随意,及小班幼儿在模仿中学习的特点,因此引导幼儿在理解排序基础上模拟尝试,理解用aabb、abb、aab的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的方法】
1、观察: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挂灯笼的?
小结:有顺序地间隔排排队挂灯笼,挂出的灯笼整齐又好看。
2、出示aabb半成品范例:我也学着他们的方法来挂灯笼,看看我挂的灯笼和
哪一串灯笼的方法是一样的?接下去该怎么挂?(请一幼儿上前示范接着挂灯笼,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挂得对吗?为什么?再接下去该怎么挂?)
幼儿可能:关注灯笼的大小、颜色等,但不能发现间隔排序的规律。
教师预处理:从前往后边点边说,如,“1个2个、1个2”等,提示幼儿发现并理解。
小结:这串灯笼是2个2个、2个2个挂的。
3、出示abb半成品范例:这串灯笼是怎么挂的?接下去挂什么灯笼?
小结:这串灯笼是1个2个、1个2个挂的。原来,虽然都有规律,但方法是不一样的。
4、设疑:如果你挂,你准备怎么挂?
(1)请个别幼儿先说再挂(引导幼儿想好后操作)
(2)根据幼儿操作,集体边点边说,了解其间隔排序的规律,如2个1个、2个1个等
三、操作实践
?这环节引导幼儿在模拟尝试基础上尝试创造,两个环节铺层递进,共同为目标服务。】
过渡:一个钩子挂一个灯笼,这里有许多灯笼需要挂起来,小朋友们来帮忙吧!
1、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关注幼儿用了什么间隔规律来挂灯笼的?提示幼儿坚持一种规律排到底?
(2)指导幼儿对自己用的排序方法,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
(3)引导幼儿一个钩子挂一个灯笼,把灯笼挂挂好,不掉下。
2、集体讨论:
(1)你是怎么挂灯笼的?(引导幼儿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谁和他用了一样的办法?
(2)假如接下去还可以挂,应该挂什么灯笼?
(3)有没有不一样的挂灯笼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序列不一样和用的灯笼不一样均可)
小结:原来只要动脑筋,还能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
3、再次操作:
你们想不想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那就试试吧!
(1)引导幼儿用和刚才不一样的规律挂灯笼,并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
(2)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加强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先想好方法再挂灯笼。
(3)对于挂得快的幼儿引导幼儿边点边唱边检查。
4、讨论
(1)你这次用了什么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集体验证看看是不是和这个小朋友说的一样?
(2)还有不一样的挂灯笼方法吗?看看是什么?(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发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拓展回忆:
除了挂灯笼是间隔排排队的,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间隔排排队?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出去玩的时候找一找会间隔排队的东西,到幼儿园里来告诉大家。
关于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把最后一道口算题250+400改为250+470(即例1)
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请大家试一试.
2.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
板书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250+400=650,650+70=720
c.25+47=72,250+470=720
(第三种方法是把250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所以250+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
2.小组讨论: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
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师肯定这四种方法正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
4.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
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
(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口算 :
(1) 17万+8万=_________万
由学生自己说思路
(2)27万+19万=_________万
因为27+19=46, 所以27万+19万=46万
(3)27万-4万=_________万
因为27-4=23, 所以27万-4万=23万
(4)35万-28万=_________万
因为35-28=7, 所以35万-28万=7万
2.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
34万+18万= 23万-18万=
250万+750万= 50万-27万=
(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
50
200
420
370
25
430
580
??
60
200
310
450
25
480
630
2.口算
24万+6万 76万+19万 65万-47万
15万+35万 29万-13万 40万-18万
69万+26万 82万-54万 230万-70万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20+60= 350+460= 330-80=
250+490= 270+28= 760-450=
520+480= 670-500= 400-260=
2.口算下面各题.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关于数学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导入——师:小朋友谁能帮我到楼下中三班借剪子
(等小朋友回来后)
师:你到中三班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比如你下楼梯了吗?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天从家到幼儿园要经过哪些地方?方向是怎样走的?到哪里要拐个弯再经过什么地点?
2、幼儿操作学具
(1)请幼儿在学具盒中取出路径卡,请幼儿摆弄和观察路径卡的特点。
(2)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张路径卡上都有什么?(如有数字、箭头和绿色的路)
(3)请幼儿观察比较6张路径卡有哪些不同?(有的卡片上是三个出口,有的是两个出口。而且每个出口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出口在中间,有的在上边,有的比较靠近下边。)
3、幼儿用书:(左图练习)教师以嘟嘟牛为起点,指导幼儿每走到一个交叉路口时,按照路口上的数字提示,找出对应的四张路径卡。以排除的方法进行尝试,先拿出一张路径卡试一试,转不同的方向式,哪张可以把路连同据把它的数字圈起来。
4、(右图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练习是什么意思?(用给出的2号和4号路径卡拼出下面的三个连接图)
5、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拼图时注意拼图组合两边的出口方向是在什么位置?
6、教师注意引导对手中的路径卡进行角度调整,使他们的两端出口及之间的部分相互连接。
7、连接成功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两张路径卡的箭头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三、完成练习
教师指导家长与幼儿利用学具盒完成亲自手册相关联系。
大班数学教案方位篇二:大班数学方位左右——谁藏起来了
设计意图:
有一次,我问小朋友想玩什么游戏,小朋友都说喜欢玩捉迷藏,根据幼儿的爱好,结合《幼儿指导纲要》大班小朋友的数学方向目标,刚好可以结合设计一节情境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小朋友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
2、通过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活动准备:
黑板、ppt、活动操作学具每一人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ppt)
让小朋友在音乐的伴随下来到森林里,感受愉快的心情。
二、活动内容
1、情境延续,让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玩游戏,从而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播放ppt)
2、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三、操作与练习
1、让孩子感知天黑了就要回家,以免家长担心。
2、请小朋友记清小动物住的地主。
小狗住在河马的上面;
小兔住在小猪的下面;
老虎住在小兔的左边;
狮子住在绵羊的右边;
袋鼠住在犀牛的.右边。
3、活动操作(通过操作,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方向思维)
1)讲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教师巡逻指导
3)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贴在黑板上,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没有完成的小朋友。
四、活动小结
1、让小朋友说出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2、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用情境贯穿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清晰明了,目标明确,气氛活跃,教态语言适合孩子的年龄,在这个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重点、难点没有突破,在活动过程中,我忽略了空间关系比较抽像,而且也有相当的难度,而我对于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没有讲解透彻,加上在讲解小动物的家在哪里时,还没让小朋友记得他们在哪一个小动物的哪一边,就开始操作了,导致孩子在方位的认识不够全面,使孩子操作时增添了难度。最后,在结束语时,时间比较紧迫,讲解得太仓促,草草了事,小朋友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使我认识自己在教学方面有很多不足,经过教师们的反馈建议,我从中领悟了一节好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分析周祥,备好了教师,还要更好的备好小朋友,从每个环节当中分析他的利敝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会续前继往,不断反思,让我在幼教事业中不断提升自己。
关于数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摆雪花片,拼搭积木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零碎的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序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奇妙乐园”的教学情境,为幼儿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思维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使幼儿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产生关注生活和身边事物的积极情感态度。
活动目标:
一、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探索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二、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奇妙乐园”:
1、活动室内布置有规律排序的红灯彩条、气球彩条、图形彩条。
2、在橱柜上、桌上摆放各种有规律的图案物品。(如雨伞、盘子、小被子、裙子、积木、海绵垫、塑料袋、彩球、衣服、书本等)
二、教具准备:
1、一顶智慧姐姐帽子。
2、录音机、磁带(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三、学具准备:
1、纸帽若干顶、各种颜色的及时贴图案(不同颜色大圆、小圆、花、树叶、苹果、梨子、西瓜······)
2、皮带、五种颜色毛线若干。
3、塑料盘子、彩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创设 “奇妙乐园”情景,引发幼儿探索有规律排序的物体。
1、导题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是智慧姐姐(戴上帽子),我要带领小朋友到‘奇妙乐园’去玩,小朋友,你们想去吗?‘奇妙乐园’里有许多小秘密,智慧姐姐知道小朋友很聪明,眼睛最亮,肯定能发现许多小秘密的,你们有信心去找吗?现在就跟智慧姐姐一起去奇妙乐园参观吧。”儿童网站()
关于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
二、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谁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课堂作业设计
36页第4题、5题、6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