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工作方案

《童年》的教案参考5篇

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有序展开教学而必须准备一份教案,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童年》的教案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童年》的教案参考5篇

《童年》的教案篇1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学习了关于童年课文,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交流、语言文字的运用。

2、通过习作,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习作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2、难点: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联系课文,读写结合指导写作。

1、我们学过了《东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童年的水墨画》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有趣、天真、可爱……)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能从原文中找到吗?(学生找出原文中值得学习借鉴,能运用到自己习作中的地方)

3、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在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时,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能够使听的人印象深刻。

4、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学习小组互相交流)

5、教师简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突出特点,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6、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7、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8、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9、组织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清楚,是否抓住事物的特点。”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提示学生: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并展开评价,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改完,可以在课后继续修改完,让老师和同学们最后也能分享到你们的童年趣事。

《童年》的教案篇2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胚、胎、盈、悯、赋、蛮、殖、岂、履、绞、汁、塌”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之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鄂教版

教学过程

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2.出示课题。

3.师质疑: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的情况。

(1)听写字词。

胚胎、轻盈、怜悯、天赋、繁殖、草履虫、绞尽脑汁、塌了

(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

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

①“胚”读第一声,“岂”读第三声。

②“草履虫”的“履”和“覆盖”的“覆”区分开。

③“盈”字中间的“又”不要忘记写,“赋”字的钩上面不要多写一撇。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盈”“履”。

(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想一想“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cai: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相机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

3.你知道什么是胚胎吗?

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人的胚胎借脐带与胎盘相连,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营养。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4.关于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其实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专门进行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个观点,你能在文中找到这句话吗?

cai: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相似,真了不起!再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九岁 完全独立体会我的这个发现不同凡响,我高兴,自豪的心情。

6.带着这份高兴和自豪一起读读我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顺学指导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2.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随机板书:梦中飞行老师 想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看着板书把这个过程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课后习题

1、形近字组词。(考察对生字的掌握)

2、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1)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

(2)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

(3)人还曾经是草履虫,是鱼,是青蛙,是兔子??还曾经是猴子?? ()

3、读课文,完成填空。(理解课文内容。)

“我”童年时的发现是 。这个发现是基于(1)夜里睡觉时 ;(2)老师解释 ;(3)

“我”渴望弄明白。在我的大胆猜想,寻根就底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板书

12 童年的发现

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充满幻想刨根问底善于观察 思考

《童年》的教案篇3

一、导入新课

这首《童年》以朴实的歌词、轻松欢快的旋律唱出了我们每个人心扉,正如歌词里所唱“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山里面有没在住着神仙”之类充满幻想、充满好奇的问题是不是也在我们脑海里出现过?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板书:14*童年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

认读生字词。

三、概说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四、精段品读

1、说说“我”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十个月。”

2、用上“梦中飞行”、“老师解答”、“认真思考”等关键词来说“我”的发现。

3、说一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向学生讲述哥白尼受到迫害的故事。

(2)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五、赏识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六、写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介绍什么是倒叙悬念法。

倒叙悬念法:写人记事的文章,开头写出事情的结局、结果,或事情的高潮,或事情的某个精彩的片断等,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文,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文章采用倒叙悬念的开头方法: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点出因得意于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音,却受到了责罚。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读书欲望。

3、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七、总结全文。

《童年》的教案篇4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2、听写,订正。

3、复习发现过程。

二、精读“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到这儿,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你再次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1、交流读句子。

2、轻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飞行”意思的词语画出来。

3、交流画了哪些词语?

4、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老师也来读读这段文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感受那梦中飞行的无拘无束和兴奋惊奇)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6、不仅“我”会在梦中飞行,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多么快乐的一群孩子!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充满幻想)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1、同桌读读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急切,打破沙锅问到底)

2、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板书: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1、是呀,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田野里抓到一只青蛙,我就会——;以至于看到猴子,我就会——;我就这样绞尽脑汁地想,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

2、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1、交流,读句——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2、你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教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

3、小结: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

三、拓展延伸,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四、总结。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发现规律——寻找答案——大胆猜想——得到证实

仔细观察 大胆创新 坚持不懈 勤奋钻研

《童年》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

衰绢侨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音乐欣赏的教案模板参考7篇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参考7篇

七年级语文狼的教案参考8篇

幼儿园中班的活动教案参考6篇

幼儿园有关布的教案参考7篇

大班捡垃圾教案参考5篇

中班安全交通安全教案参考5篇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参考5篇

小学生心理课教案参考5篇

大萝卜小萝卜教案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087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