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工作方案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参考5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好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以促进学生的自律和秩序,教师准备好教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参考5篇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 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 )=( )

0.3+0.3+0.3+0.3+0.3=( )×( )=( )

0.1+0.1+0.1+0.1+0.1+...=( )×( )=( )(10个0.1)

1.2×2=( )+( )=( )

( )×( )=( )+( )+( )+( )+(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 0.3×0 3×1.1 9×0.8 0.6×4 5×0.2 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

1、组织活动——折一折

(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

(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汉字、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

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

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折痕——对称轴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64-p65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三、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生已学会了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中积累的数量关系的学习经验。

四、教学设想

将数学概念“嵌入”数学学习背景与结构之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概念位于数学背景的“哪个”位置,这对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是极其重要的。

五、教学思路

关系——数量关系——等量关系

六、教学过程:

1、制造冲突,聚焦“数量关系”

⑴课件出示

⑵根据这两个已知的数量,同学们猜猜要求的数量可能是什么?

⑶学生找出求和、求差、倍数三个问题?

⑷展示淘气问题,鸭的质量有多少千克?

⑸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算不出来?

⑹教师小结,已知数量与要求数量之间没有关系。

2、辨别比较,引入“等量关系”

⑴教师提问,如果有关系是不是就能算呢?

⑵分别出示两种关系

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⑷这个关系能确定鸭有多重吗?

⑸学生交流、讨论

⑹教师小结:上面两个关系不能确定鸭有多重,但是能确定鸭的质量的范围。

⑺教师:你觉得什么样的关系就能确定鸭的质量呢?试着用手比划一下。

⑻课件出示:

3、自由创造,感知“等量关系”

(1)出示学习单,学生自主填写相等的关系。

(2)分别展示以下三种情况

鸭鸭鹅鸡鸡鸭鸡鸭鹅

(3)学生根据相等的关系分别算出鸭的质量。

(4)小结:在数学里我们把这样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量关系。

4、自主尝试,表示“等量关系”

(1)出示

(2)这个等量关系,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3)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

(4)小结: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

(5)有不同的式子表示吗?

(6)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量关系式。

5、数形结合,感悟“等量关系”

(1)出示

(2)请看,这三个人的身高有关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请你表示出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4)学生自主完成。

(5)交流表示方式:等量关系式、线段图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

(6)对比线段图和式子,发现用图表示更直观。

(7)展示下面的等量关系,进行交流和讨论

6、走进生活,寻找“等量关系”

(1)课后练习

(2)动画中寻找等量关系

(3)寻找教室里的等量关系

七、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直观)

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妹妹身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篇4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听老师提几个问题,想一想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xx同学的左面是谁?我们教室的后面是什么?学校在邮局的什么方向?

生:方向与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描述方向与位置的词语都有哪些?如何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根据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整理复习学过的方位词。

(1)学生小组交流学过的方位词。

(2)学生汇报交流。

学过的方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请大家观察所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方位词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4)刚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来表示物体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们要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表示方法吗?

2.梳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位置: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梳理用方向加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

(1)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

(2)确定方向和角度。

(3)确定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4.课件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星期日,奇思去动物园游玩,在大门口看到了动物园的示意图。他想先去百鸟园,你能帮他确定百鸟园相对大门的位置吗?

(1)学生探究确定百鸟园位置的方法。

(2)小组汇报。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

4、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

(板书课题:数花生)

二、数花生

(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测,小组交流。

(2)数一数,问: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抓一把花生,再数一数。

刚才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的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6篇

四上企业走访调研报告5篇

四上企业税收调查报告8篇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7篇

陕师大国培心得体会5篇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参考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参考5篇

大班捡垃圾教案参考5篇

中班安全交通安全教案参考5篇

小学生心理课教案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019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