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实用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编写教案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知识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二十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有趣的纸》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篇1
一、活动起因
今天我打扫卫生时又在教室和睡房扫出了一大堆纸屑,这学期以来,几乎每天都是这样,今天我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观察,原来,孩子们都是以擦鼻涕、上厕所为由悄悄的拿一些卫生纸或看书时悄悄撕下几页纸三五成群的坐在位置上悄悄的撕纸,我发现撕纸的时候孩子们特别高兴,可乱撕纸是要被老师批评的,而我们班人数太多又没有专门给幼儿提供手工制作材料的活动区域。所以孩子们撕完后为了不让老师发现,就只有悄悄的扔在地上了,这样就导致每天地上都有一大堆纸屑了。我们正在学习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讲到“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才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于是我设计了一堂《有趣的纸》撕纸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撕纸,练习幼儿手指灵活度。
2、让幼儿大胆撕纸,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教师示范撕纸让幼儿知道撕纸,应用废旧的纸,并养成撕完后的纸应放进垃圾桶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若干废报纸
四、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儿是什么呀?它是什么形状呀?(报纸,长方形)今天呀,郑老师就要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变一个魔术。请仔细看好了
2、教师示范撕纸,激发幼儿撕纸的兴趣。
(1)教师第一次示范时可采用电视里表演魔术常用的神秘手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撕完后让幼儿猜测像什么;(像苹果、像大树、像高山等)孩子们很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2)教师第二次示范时边撕边讲解撕纸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要在纸中间撕一个圆,可以把纸对折后撕等。同时要强调撕完的纸应放进垃圾桶里。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撕纸。
发给幼儿纸,让他们自己动手撕,想撕什么就撕什么,教师作个别指导。(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拿着他们最爱的纸七嘴八舌的边说边高兴的撕纸,不一会,孩子们就拿着他们的作品来向我汇报了“老师,我撕了一把枪,你看。”平常活动时不太积极的杨珊珊第一个跑来说到。“呀!你真行,这么快就撕好了,像把真枪”我及时表扬了她。高源小朋友跑来说“老师,我撕的奥特曼面具,你看”,“老师,我撕的月亮、我撕的船……”孩子们兴奋不已。
4、作品展览会。
幼儿相互评价各自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再次强调撕纸要用废纸,实现废物再利用,撕完后的'纸应放进垃圾桶。
五、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撕纸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自然的就很有积极性,并乐于思考、想象、创新。正如《纲要》所要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为此我给孩子们特地准备了一些废报纸,投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并把垃圾桶做成可爱的小动物,让幼儿用垃圾纸屑喂养垃圾桶。就这样,地上的纸屑不见了,孩子们也养成了不随地乱扔纸屑的好习惯。
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看书,乐意参加摸书找纸的游戏。
2、练习分辨不同质地的纸,并找出相应的纸配对。
材料准备
一本用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复印纸等做的纸书及与之相配套的不同颜色的纸。
活动效果
在幼儿对部分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我又根据小小班孩子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色彩鲜艳的物品的特点,设计制作了一本色彩鲜艳的纸书,书的每一页是由皱纹纸、瓦楞纸、复印纸、电光纸等组成。为了吸引孩子看、摸这本书,并找出与书中纸一样的纸配对,我特意将书边剪成花边状,让它从外观上看就与其他书不同,并在每一页贴上了从废旧图书、广告画儿上剪下的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形象。这样,即使孩子说不出电光纸、瓦楞纸的名称,也可以通过说小动物的名称让老师和小朋友都了解他指的是哪一页了。书做好了,我将它放进了感知操作区。
早饭后,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玩了起来。雨楠拿出了那本“纸书”,一张一张地翻着,翻一张,用小手摸摸。翻完几遍,她又从旁边筐里的好几种纸条中,拿出皱纹纸的纸条,在书里找了起来。雨楠的举动吸引了旁边几名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也加入了进来。
轩轩挑了一张纸站在雨楠的身边有些着急:“让我找找我的纸跟哪张一样?” “等我找完你再找。”雨楠继续找。她找到了电光纸,高兴地说:“我找到了!”我发现雨楠找到的电光纸也是绿色的。“你摸摸它们一样吗?”我在旁边轻轻地说。几只小手都上来摸。“这纸是滑溜的!不是雨楠拿的皱纹纸。”轩轩摸完后说。雨楠不服地说:“就一样,都是绿色的。”“雨楠说得也对,她发现纸都是绿色的。那你们再摸摸,看看它们到底一样不一样?”我继续引导。他们摸摸电光纸,又摸摸雨楠手中的皱纹纸。月月说:“皱纹纸有点剌手。”“那这种纸呢?”“这种纸不剌手,是滑溜的。”小昂抢着说、“那你们知道这种纸叫什么名字吗?”我指着电光纸说。“叫滑溜纸。”“叫亮纸。”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给纸起了名字。“你们刚才摸的特滑溜的、还有点亮光的纸,它叫电光纸你们以后再看到它,就认识它了,对不对?”“对,它叫申光纸。”小昂一板一眼地说。“那你们再找找筐里的纸还有没有跟书里一样的了?”我轻声地询问。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找纸的找纸,翻书的翻书,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活动反思
在上述这些有关纸的游戏中,幼儿在教师有意创设的环境条件中,不断地运用感官来感知纸的特性,尝试去发现问题,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释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申,孩子们的感知觉不仅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在与同伴诉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对纸的认识申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同时,幼儿在操作中也了解了纸的不同用途和废纸的再利用价值,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说,游戏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材料是两者间的桥梁。教师如果要让孩子在游戏申成长,就必须随时关注幼儿,在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指导,让孩子在与材料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纸莲花在水中的变化,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能不同。
2、有细致的观察力,能大胆猜测、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察发现。
3、喜欢动手,对纸的吸水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盆,装好水,擦手毛巾1条,几种不同材质的纸的莲花折纸若干。
幼儿实验记录单人手一份,集体记录单。
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有趣的纸莲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纸莲花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朵纸折成的莲花,如果把纸莲花花瓣朝上,轻轻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呢?
(慢慢开放)。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莲花开的快。
1、出示三种材质的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他们猜测:三种不一样的纸莲花放在水里会怎样?它们开放的速度一样吗?猜猜看谁开得最快,谁开的最慢?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莲花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莲花开放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莲花,为什么开放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实验”。
3、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彩打纸、卡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纸莲花开放实验结果相对应吗,寻找原因。
4、小结:不同材质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开得快。
(五)拓展。
1、教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不一样的纸,你们还认识哪些纸呢?
2、教师: 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纸试一试,看看还有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用白色打印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如果将白色纸莲花的一面用油画棒涂上颜色,莲花的开放速度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来源,知道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2、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呢!它是谁呢?有请它闪亮登场,出示纸娃娃。如果老师把这张纸送给你,你能用它做什么呢?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纸娃娃,它的用处可大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是一张纸》。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纸的作用。
1、纸娃娃最喜欢捉迷藏了,他去哪里了呢?同学们请把课本打开,仔细观察42页的图片,看看细心的你发现纸娃娃藏在哪儿了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标记出来。
2、课件出示教材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可以在哪里发现我们的好朋友——纸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学习用纸:作业本、书籍、文稿纸、杂志、报刊。(出示课件)
生活用纸:餐巾纸、卫生纸、纸巾、纸扇、一次性纸杯。(出示课件)
其他用纸:包装纸、壁纸、各种折纸。(出示课件)
3、教师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用途呀,尤其是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几乎时时刻刻都要用到它。板书:纸的作用大
活动二:纸从哪里来
1、思考:纸的作用真大,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1)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造纸了。把树皮、旧麻等切碎、洗净,用碱水浸泡。(出示课件)
(2)再用大火蒸煮至烂,春捣后,在池中打成浆。(出示课件)
(3)然后用竹帘从池中抄起一层薄浆,晾干后揭下,就成了纸。(出示课件)
(4)后来,我国古代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造纸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漂白、压膜、烘干等许多工序,一张小小的纸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纸张,节约用纸。板书:纸来之不易
活动三:纸的苦与乐
1、课件出示教材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幅图,说说纸娃娃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由于小朋友们不珍惜纸张,纸娃娃伤心地哭了。
2、课件出示教材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幅图,说说纸娃娃遇到了什么开心事。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由于小朋友们爱惜纸张,纸娃娃开心地笑了。
3、师:作为二年级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节约用纸、保护树木、不乱砍滥伐树木)。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纸的制造过程,还懂得了节约用纸就要做到保护树木、不乱砍滥伐树木。要做到节约用纸,老师倡议必须从我做起,你们能做到吗?板书: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三、作业设计:心动不如行动,你打算怎样节约用纸,保护环境?赶快把你的想法付诸到行动中吧。
(变废为宝,利用废纸制作风铃、笔筒等。)
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2.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2.厚薄不同的图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纸船。
3.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性的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照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纸船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排列或矮排列。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图形是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按物体的颜色排列(红绿、红绿、红绿)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活动延伸:
1.由会"排队"的纸宝宝引申出小宝宝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排队,要井然有序。
2.手工活动:折纸
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改变桥面厚度、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面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广告纸、积木木块(可做桥墩,也可用于检验纸桥的承重力)。
活动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桥,了解桥的基本构造。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是什么?桥,你在哪里见过桥?这些桥是架在哪里的?跨路和跨水。有什么用?桥是方便人们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通行。你知道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一座桥,基本是由桥面和桥墩两个部分组成。你觉得哪个是桥面?那个是桥墩?
二、出示简易纸桥,了解桥面和桥墩与承重力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也来设计做个小小建筑师,来建造一座桥好吗?老师这里有些材料,你觉得哪个当桥墩比较好?哪个可以当桥面?你觉得这样的桥面牢固吗?为了检验它是不是很牢固,我用木块一个来检验一下,注意把木块放在桥面的中间。(失败)
怎样可以让我的桥面变得更牢固呢?刚才的桥面问题出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加厚桥面的方法。
现在桥面变得怎么样了?(牢固)记录内容。
小结:原来加厚桥面是可以让桥更牢固的。
三、幼儿尝试,了解厚薄相同的纸桥面上,只要改变桥面形状,也能改变纸桥的承重力。
教师:我们刚才用的是加厚桥面的方法,有没有不加厚桥面,通过改变桥面的形状,让桥面更牢固的方法?等会儿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到后面去做做看,但是注意保护好你的木块,别让它们从桌子上掉下来了。
幼儿尝试,提醒幼儿木块可以随意摆放,但必须要放在桥面上。
四、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正确取放木块。
(2)引导幼儿尝试新的方法。
五、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把木块放回篮子,带着你的桥面到前面来。
展示作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1)请成功的幼儿介绍优秀经验。
(2)对比和评价操作方法相似,结果却不同的纸桥,分析原因。
(3)让操作失败(桥倒塌,木块散掉)的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师小结,引出第二次操作。
六、幼儿第二次尝试,谁的纸桥最坚固。
教师:刚才有很多小朋友的桥面都通过了木块的检验,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可以试试成功小朋友的方法。现在谁能将老师给的篮子里的十块木块都放在桥面上不掉下来,就说明你的桥面是最牢固的。去试试看吧!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验证成功幼儿归纳的优秀经验。
(2)引导幼儿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七、交流。
评出最牢固的桥面。(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师可以演示桥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检验几个小朋友的桥面,注意把木块放在桥面的中间,可以叠放起来。
教师:老师这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使桥面变得很牢固,想看吗?
教师总结:原来改变桥面厚度、形状能增大桥面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让我们的纸桥更坚固。建筑师们也是根据这些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面。
八、延伸:
那如果不改变桥面形状,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桥变得更牢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楼下去继续做做看吧!
科学《有趣的纸》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
2.尝试探究纸蜻蜓翅膀长短与下降速度的关系。
3.在做做玩玩中初步萌发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学具:剪刀1把、白色有线条纸片1张、彩色纸片2张、纸片、大纸蜻蜓两个、ppt课件
三、操作要点:
1.学习制作纸蜻蜓,感知其旋转下降的现象,了解使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
2.探索纸蜻蜓翅膀长短与下降速度的关系。
四、指导建议:
1.请小朋友尝试玩纸蜻蜓,发现转起来的方法。
2.带领幼儿对纸蜻蜓进行探究。
五、观察记录:
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试一试,对纸片的旋转产生兴趣。
出示一张小纸片,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如果我松手,它会如何下降呢?它是怎么下降的?飘下来,不稀奇,小纸片要是能旋转下降才本领大,你能让小纸片旋转起来吗?请你拿出一张白色的小纸片,站起来试一试!
让幼儿探索尝试让纸片旋转起来。接着让幼儿学做纸蜻蜓,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其实,纸片上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原来纸片上有线条标记,你知道这些线条标记代表了什么?请你们去试着折一折、剪一剪,它们会变成一个好玩的玩具“纸蜻蜓”。
幼儿制作纸蜻蜓,并玩一玩,尝试让纸蜻蜓旋转下降。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看清线条标记操作。玩一玩,发现纸蜻蜓旋转下降的奥秘。教育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交流与分享,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观察并比较,引导幼儿发现翅膀的方向与角度是影响旋转的因素。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几个纸蜻蜓,它们有没有哪里不一样?成功的纸蜻蜓翅膀是朝向两边,并且只折了一半,失败的纸蜻蜓翅膀朝同一个方向折了,或把翅膀完全翻折了下去。纸蜻蜓的翅膀要朝两边弯一弯,折一半,不让翅膀耷下去,这样就能转起来啦!幼儿修改,再次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老师这里也有两个纸蜻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呀?除了颜色,它们还有哪里不一样?长翅膀和短翅膀的纸蜻蜓哪个下降速度快?这两个纸蜻蜓想来比一比,看看谁转得快,先下降着地。那你们猜猜,会是谁快呢?在玩竹蜻蜓时飞起来时注意不要转到其他小朋友的脸上。
六、活动评价:
看来,在同一高度、同时降落的前提下,真的翅膀越短,下降越快,翅膀越长,下降越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呀,这里面藏着一个科学小秘密,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当纸蜻蜓旋转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和空气宝宝有了接触,翅膀越长跟空气接触的地方越大,空气阻挡它下降的力量也就变大了,所以下降就慢了。相反,翅膀越短,空气阻力越小,下降就越快。
为了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我先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导幼儿通过纸片上的线条标记的提示,自主制作出玩具——纸蜻蜓。这非常吸引幼儿,因为一旦成功就有好玩的玩具。在此过程中,幼儿体验了操作的乐趣及游戏的愉悦。但初次尝试,很多幼儿容易出现制作上的问题,通过个别示范观察比较,幼儿自己发现了纸蜻蜓翅膀角度会影响它的旋转,老师立刻进行小结,帮助幼儿进行提炼总结。
幼儿再次修改,每个孩子都能做出“旋转的纸蜻蜓”,他们不但觉得好玩,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亲自动手制作并验证更是对幼儿的一个考验,因为这一次他们不再有线条的提示,需要独立制作两个翅膀长短明显不一样的纸蜻蜓,考虑到幼儿个体能力的差异,我另外准备了一些备用的纸片,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并且及时修正。当孩子们制作成功,亲自验证时,他们都非常激动,因为这其中的“奥秘”、“真相”是他们自己探索、尝试出来的。
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教育,制作竹蜻蜓时注意正确使用剪刀,在玩竹蜻蜓时注意不要飞到其他小朋友的脸上、身上。今天我和孩子们玩了喜欢的竹蜻蜓,并通过安全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安全意识,注意游戏时安全。今天的活动孩子们非常的喜欢,并用自己制作的竹蜻蜓进行游戏,孩子们还尝试了多种玩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