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调研报告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优秀7篇

事迹材料是记录一个人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信仰和理念的真实见证,事迹材料的内容应该与我们实际的能力和表现相一致,二十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优秀7篇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篇1

【颁奖词】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人物事迹】

1997年11月,张定宇同志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张定宇同志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于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2011年除夕,张定宇同志作为湖北省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一名产妇子宫破裂出血,需紧急抢救。张定宇匆匆赶到手术室,做麻醉,稳定病人血液循环。不到30分钟,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紧接着,第二台剖腹产病人转到手术台,张定宇紧急给产妇侧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输液,20多分钟,又一个新生命诞生。

2017年,张定宇同志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

2018年10月,张定宇被确诊患有渐冻症、双腿日渐萎缩。

2019年11月,武汉市发生比较严重的流感,感染科病床已满,在做好消杀工作后,结核科等其他科室马上接收流感住院病人。这为疫情中的跨科室作战打了“前站。

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篇2

近日,网上一组排雷英雄的无手“军礼”照片震撼了广大网民的心。军礼无言,誓言铿锵。一句“让我来”,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战友,自身失去了双手和眼。一个严肃庄重的“军礼”展示出了排雷战士对党的忠诚,对排雷事业的不悔决心。

他们是一群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为的是帮人民群众排除安全隐患,还人民群众一篇安详宁静的热土。排雷发明者设计之初,考虑到敌人靠火力轰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质上做了优化设计。导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强火力作用下,地雷毁灭率也是极低的,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过绊发、剪线、去除伪装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进行排除。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要手拉手徒步验收雷场。

战士英雄大多数都处在20到30岁之间,正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这场特殊的战斗,许多排雷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顶高温挖掘,也从未一声怨言,轻言放弃。爆炸事故中,侥幸抵住死亡厄运喉咙的战士们,有的失去双腿胳膊,终身残疾。这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伤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健康肢体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让无数群众热泪盈眶,“上半辈子,你守护我。下半辈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战士杜富国的妻子紧靠在杜国富身旁说。

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英雄事迹让我们千万群众落泪。他们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兵,是祖国的骄傲。在他们身后,祖国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断伸延。他们的故事,全中国都要铭记。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弘扬不畏艰难、不惧危险、不怕伤残、吃苦耐劳的排雷精神。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篇3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了要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身体力行,才能弯腰实践。不断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理论技巧,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能力。

二是坚守基本原则。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严守规矩底线,不踩法律红线,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摊派不遥控,搞好单位团结,带好干部队伍。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尊老爱幼,争做人人学习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职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要及时抓落实,自己分管负责的要亲自指导跟踪问效。作为一位公民一名国家干部,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公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他们活着是一面又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又一座丰碑,折射出一个时代中最闪亮的光芒。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篇4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xx年,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xx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xx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坚守偏远山村43年,毛相林带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20xx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20xx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xx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篇5

今年63岁的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2008年,她用从各方筹集到的资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女孩。12年来,已经有1800多名女生从这所学校走出,考上大学,实现梦想。

每天清晨刚过5时,华坪县女子高中学生们的一天都是从校长张桂梅的喇叭声中开始的。

5时30分开始,读书声就会陆续在学校各个角落响起。这里的女孩都来自贫困山区,基础差、中考分数低,要想考上大学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去世后,她申请从大理来到华坪县教书,没多久就查出身患肿瘤,让她没想到的是,华坪县妇联为了救她发起了募捐。

张桂梅在山区家访时发现很多女孩早早就辍学在家、嫁人生子,延续着贫困,她想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女孩能够继续读书、考大学、改变命运。2008年,张桂梅在县里财政和各方支持下创办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连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她也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荣誉称号。

现在张桂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多种疾病让她每时每刻都在咬牙坚持,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丽江市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子高中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篇6

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十大感动人物2024事迹篇7

1975年,杨振宁向周恩来建议加强科普工作,并建议引进《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版权。在等领导的关心下,这本刊物进入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版权合作的期刊,即《环球科学》前身。《科学美国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杂志,影响了数代精英人群。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3年12月,杨振宁向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99年5月,在杨振宁等人发起和倡议下,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注册登记。杨振宁谈到,随着国际间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学科互相影响日益剧增,国际科技交流越来越重要,希望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成为中国与国际科技交流的一个平台,促进科技交流传播。

20__年9月13日,81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他说:“每一次课前。我要花两个小时认真备课。我要了解学生的进度。”

20__年4月2日,杨振宁在海南大学捐资设立“杨振宁特困优秀生奖学金”,用于资助海南大学每年20名品学兼优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杨振宁20__年11月来海南参加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开幕式时,表示自己有帮扶海南省高校贫困生的愿望。以杨振宁名字命名的奖学金为每人1000元人民币。

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早期毕业生,包括现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都曾受杨振宁的资助到他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一年。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杨振宁为了筹钱,曾发着高烧去唐人街演讲。

1971年,中美关系稍有松动,他马上就决定回中国来看一看。回到美国以后,他对中国的情形作了很多报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风和为人,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关于中国的情况的报告,他的报告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对当地的华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亲近,杨先生的功劳是非常之大的。

杨先生还花了不少时间,尽力为在美国的华人做些事情。譬如,在美国有一些华裔认为美国的华人不够团结,于是组织了一个全美华人协会。杨先生做了这个协会的主席,对他个人做学问来说这是一个牺牲。这个协会建立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宣传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发挥了作用。譬如,在中美建交之前,全美华人协会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极力主张中美正式建立邦交。

此外,以杨先生为主席的全美华人协会还尽力去促进美国华人的团结。他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力,设法来把华侨社会团结起来,一方面能为华侨自己争取福利,另一方面也能为中美之间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杜富国事迹7篇

孝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最新7篇

2024优秀共青团员事迹材料优秀7篇

2024年感动中国心得7篇

革命女英雄人物事迹5篇

模范人物事迹材料8篇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6篇

榜样人物事迹心得体会5篇

先进人物事迹推荐5篇

先进人物事迹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202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