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范文网 >调研报告

先进人物事迹优质6篇

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相当熟知,大家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事迹材料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先进人物的高尚品质,为大家树立楷模,下面是二十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先进人物事迹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先进人物事迹优质6篇

先进人物事迹篇1

张xx,1973年出生,中国中车xx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分厂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张xx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多年来,技校毕业、钳工出身的他,积极学习数控维修、数控加工、可编程控制器、三维制图等技术,现已成长为中国中车xx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铁列车制造现场的复合型技术专家。

身为高端装备制造设备的“医生”,张xx完成技术革新109项,制作工装卡具66套,撰写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72项,改进进口工装设备技术缺陷2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张xx还获得过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代表。

不能只是体力付出

而是要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

张xx的父辈是铁路职工,从小在车站生活小区长大的他,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

1989年,张xx初中毕业后进入xx机车车辆厂技工学校,学习钳工专业。1992年,他进入百年老厂xx机车车辆厂工作,成为一名铁路技术工人。

刚刚参加工作的张xx穿上蓝色铁路工服,特别开心。第一个周末,他就兴冲冲地把工服穿回了家。

“没想到一进门,我妈见我这身打扮有点不高兴,问我下班了咋不换件衣服。当时正好有个亲戚来家里串门,我妈觉得我这身‘干活儿’的行头不体面。”张xx说。

事后,当时19岁的张xx对母亲说:“谁说‘工’字不出头?我把‘工’字变成‘干’字,不就出头了嘛!”

此后多年,张xx先后从事过机械钳工、工具钳工、车辆钳工等岗位工作。他踏实、刻苦,在工作中敬业、专注,努力把手中的事情干到极致,先后在省、市各类比赛上夺得4个“钳工状元”。

张xx早早认识到,新一代技术工人,不能只在某一方面拥有出众的能力,而要有多个专业的技术储备,成为复合型人才。

他开始自学铆工、焊工、电气、机械、计算机等业务知识,他爱人是电工,他就向她请教,跟着书本学画电路图。他还进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专课程,学习了维修电工、plc编程、cad设计知识。人到中年的张xx回首当年的学习时光时,依然感叹不已。

2004年,中车xx公司迎来高铁发展的新机遇。“是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了我。”张xx坦率地说。通过考试、应聘,张xx从钳工转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专门负责大型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

常常以“制造中心”命名的大型进口数控设备,是制造现场现实版的“机器人”。张xx是技术层面“机器人”的最高管理者。

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的每一道关键工序都要由大型数控设备来完成。为此,中车xx公司先后引进了价值3亿多元的几十台尖端数控设备。从安装到调试都是高科技,当时厂里几乎无人敢碰,都是由外国人主导。

张xx买来专业书籍,一本一本地“啃”。白天工作忙,他就晚上学,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

价值2000多万元的加工中心由德国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安装,张xx带领工友配合安装。完成德国技术人员分配工作的同时,张xx每天观察记录德国技术人员的操作。在拼接机床主床身时,张xx发现地基打孔位置与机床安装位置不符,马上通过翻译指出问题,而德方技术人员凭经验认为安装没有问题,结果在安装时出现返工。这件小事过后,德国技术人员主动邀请他参与机床的安装调试。在60米导轨安装过程中,张xx认真分析图纸,发现其中一处缺少地脚配件,避免了又一次返工。

2008年9月,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开始在中车xx公司大批量生产。一次,用于铝合金车体大部件加工的8把专用机夹铣刀先后损坏,从国外采购来不及,外包修理没人能承接,动车组生产面临停工局面。张xx连续钻研两个通宵,将价值5万多元的刀具全部修复,车体生产恢复正常。

张xx先后排除各类复杂的数控加工设备疑难故障20余次,解决了许多外国专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其中2项工装研制项目还申报了国家专利。

张xx说:“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全新体验,我们也需要更多更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付出体力劳动,而是要勇于站在新技术的前沿,敢于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

“工匠精神”是一种技术追求

也是一种职业态度

对张xx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种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技术追求,也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

高速动车组有9大核心技术,铝合金车体制造是其中1个难题,难就难在铝合金型材的焊接技术上。2005年5月,张xx受命带领从各单位精心挑选的16名精兵强将组成铆钳班,负责研究磁悬浮列车和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技术,并在一个月内造出试验车体。

起初,由于没有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经验,焊接工人们明显感到原来的焊枪不那么“听话”、工件也不听使唤了,铝合金型材焊接后出现了变形、开裂等缺陷。

张xx带领全班员工反复摸索铝合金车体侧墙、端墙、车顶组装调修的组焊工艺,进行分步试验调整,从一个小小的截面开始,2米、5米、10米,再到整车的组焊拼接。

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后,他们记录积累了“变形量”“焊后调修”和“调修加热温度控制”等8种翔实数据,总结出“调整装配法”和“夹具压紧点多点支撑”的系列铝合金型材组合焊接工艺方法,保证了动车组车体的各项尺寸精度,很好地解决了焊接变形问题。这一系列技术攻关,为高速动车组批量生产找到了科学工艺技术方法。一个月后,首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顺利试制成功。

2008年4月11日,中车xx公司第一台国产和谐号动车组成功下线。中国用3年时间,走完了国外20多年的技术路程,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

那天,张xx和他的工友们站在电视机前,看着经过自己打磨制造的动车飞驰在祖国大地上,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如今,中车xx公司已经累计生产和谐号、复兴号等各种型号的高速动车组700多列,总计5000多辆。从当初试制的第一辆铝合金车体开始,张xx所在的铝合金厂就做到了动车组车体制造质量“零缺陷”,为搭建中国中车谱系化、标准化动车组产品技术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每当有新车型试制时,他的“金蓝领”工作室每名成员都会负责一个关键部位,并根据生产实际,向设计部门反馈改进优化意见。

今年是张xx进入中车xx公司的第28个年头。当年技校毕业的毛头小伙,已在时光的砥砺中成长为机械钳工和数控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享誉全国的“金蓝领”工人。最让张xx感到自豪的是,2012年中车xx公司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批量制造了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大部件,实现了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产品从引进到出口的华丽转身。

制造业中机器人时代到来

新一代技术工人有了全新定位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用匠心铸就高质量,这是张xx等中国中车高铁技术工人身上的共同特质。

自2006年中车xx公司铝合金厂开始生产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以来,数控焊接和手工焊接后形成的焊缝一直需要打磨工手工打磨。2017年,中车xx公司提出智能制造方案,在张xx领衔的“金蓝领”工作室努力下,机器人打磨开始替代手工打磨。

“现在我们技术攻关基本上都依靠机器人,这也是今后高速动车组生产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突破点。”张xx说,“经过两年的摸索、全面推广用机器人代替手工打磨车体,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车体制造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

张xx深知个人力量的有限,只有更多的员工掌握新技术,才能使企业跟上技术发展步伐。在工作室里,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企业好比一列高速动车组,只有所有车厢的动力同时启动,整趟列车才能跑出高速度。”因此,张xx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带动和培养大家共同提高,成了公司最早的“金牌工序”。

这些年,张xx在实践中研究出不少“绝活儿”,他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积累了十多万字的工作日志。他毫无保留地把工作日志借给工友们看,还经常组织召开班组攻关讨论会、绝招演示会,通过“教学练比”等现场技能切磋活动,促使员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制造高速动车组是数万名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只不过我站在荣誉前,他们站在荣誉后,我觉得他们应该获得更多掌声。”张xx说得很实在。

如今,张xx正忙着带领团队研究和推广铝合金车体“智能制造”新模式,让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车体制造技术再进一步深入到所有工序。

张xx带领工作室成员每年至少培养3名以上技术尖子,每年完成技术创新100余项,完成培训500多人次。在实践中创造的不少“独家秘籍”,他都一一记录下来,陆续分享给工友们。

张xx在担任铆钳班班长时,铆钳班的16名员工已全部成长为各关键工序独当一面的人才。其中有4名员工被任命为工段长,9人到其他班组担任了班长,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以张xx名字命名的“张xx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

作为“高铁工匠”的代表,面对未来,张xx说:“我们要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本领,制造出速度更快、质量更好、乘坐更舒适、更加经济安全的高速动车组,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用中国高铁连接世界、造福人类!”

先进人物事迹篇2

2020新年伊始。从武汉开始爆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一时间,震惊、恐惧接踵而至,举国上下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不断地感动着我。

金银潭医院是战疫一线的重中之重,院长张定宇几年前被查出患有渐冻症。他的双腿在逐渐萎缩,走路腿脚已不再灵便,但是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一心扑在了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也感染上了病毒,但是他顾不上照顾他的妻子。只想着医院又收治了多少病人。报道视频中我看到张定宇院长蹒跚的脚步如此匆忙,扶着扶手一边下楼,一边打着电话。他在和时间赛跑,他恨不得让他的腿能跑起来。看到这个画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名护士在抗疫一线奋战数日,不能回家,女儿想念妈妈,去给妈妈送饺子。当她见到妈妈的时候,却不能投入妈妈的怀抱,只能远远的看着她。她把手里端的饺子放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喊着:"妈一妈,妈一妈"。妈妈却不能走到女儿身边,只能隔空给女儿一个拥抱。她拿起饺子,转身有走进了医院。望着她的背影)我的眼眶又一次浸满了泪水。

重庆的一位87岁的老人倪素英为抗击疫情捐款20万。当记者走进他的家时,看到的是一个阴暗狭小的房子,墙壁和房顶上贴的是旧画报,里面挤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和老旧家具。据了解,她平时以摆摊卖小百货为生,这笔钱,他已经攒了30多年。他平时生活节俭,多年来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20万啊!她能给自己买多少新衣服啊!但是她捐了。她捐给了祖国,捐给了人民。

无数像他们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人在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他们是平凡但伟大的人。我也感受到了充满凝聚力的中国力量。我们是一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的坎儿。冬天过后,阳光一定会更加灿烂!

先进人物事迹篇3

面对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机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几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另一颗刚扔出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经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他想大声喊,但喊不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搓揉双眼和脸部,想把沾在脸上的冰凉的东西去掉,但拳头不听使唤,又饥又渴之下,他索性将这个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弹炸出来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对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现救起,紧急地送往战地救护所救治。

由于朱彦夫的伤势太重,他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和手术。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腿都没有了,痛心至极,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想饿死,但护理人员按时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楼,但没有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药睡过去,好不容易攒起8片安眠药,吃下去却没能把自己“解决”掉。朱彦夫自杀了三次,都没有成功。

还是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朱彦夫:“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千难万难,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从此,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严酷的现实是,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双臂手腕以下被锯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视力也下降到0.3。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

虽然国家对像朱彦夫这样的特等伤残军人有切实的优待和抚恤保障,但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1956年,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医院疗养康复,毅然回到了故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先进人物事迹篇4

有人记得。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就是这样一个会被永远记得的人。

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陈陆带领大队消防指战员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抗洪一线。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7月27日,陈陆同志被应急管理部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追授陈陆同志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7月30日,安徽省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月30日上午9时,陈陆烈士遗体告别仪式上,亲友、战友、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近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送别陈陆最后一程。悲痛难抑,唯愿书信能将那些眼泪无法表达的悲痛和思念,静默诉说……

亲爱的兄弟:

你我从此阴阳相隔两重天,若有愿,梦相托!家里的事儿,你别担心,我们兄弟必定记在心头!

听到你落水的噩耗,我连夜赶了过来,跟你的战友一起在水面上寻找你,多希望能在某一处的树岔上、电线杆旁或是洪水中的房顶上看到你冲我挥手。直到24日下午,终于找到你了,却不想,你已离我们而去。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不知该怎样面对你的离开,也不知该怎么跟你的至亲们开口。

当我再次走进你的办公室,里面空空荡荡,桌上还有一堆治疗皮肤伤痛的药,你走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收拾,正如你的离开,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从7月18日到22日,你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了4天,你也真是傻,那水里有化肥、粪便、动物尸体等有害物,有严重腐蚀性,你还一次次蹚着水,接送被困群众,结果自己的膝盖又红又肿,几乎不能正常弯曲和行走,连湿透的裤子都只能请队友帮忙脱下。当时,他们都不让你再出去了,可是当接到电话听说有人被困,你又咬着牙,冲了出去。

你说这片水域情况你熟悉,你的水性好,让别人去,你放心不下!是呀,你在市里拿过游泳比赛的名次,当时又刚往返一趟解救了几位被困村民,对路况熟悉,救援艇增加至5条,需要有人带头,所以当你提出要再去一趟时,大家虽心疼你的身体,还是让你去了。

万万没想到,此去,竟是永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感动中国人物光荣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先进人物事迹篇5

为了实现教乡亲们学文化的目标,朱彦夫腾出自家的一间堂屋,用母亲做寿材的木板做成书架,买了200多本书,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图书室。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里常常要艰难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给村民上课。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来都费劲,没手没脚的朱彦夫不知在夜间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的8名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开始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们砌石垒堰、改天换地,在山坡上开出了80多亩“大寨田”,治理了3条大山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

1960年开始,朱彦夫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打了9口水井,并在村里打了3口用于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绘制图纸,带领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长的灌溉渠。同时,又成立了村林业队,建起40亩苹果园、10万株的花椒园、2万株的桑树园。如今的村民,单是果树每年就能收入几万元,生活富足,原来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他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朱彦夫自知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主动辞去干了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英雄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开始了另一场战斗。

他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说:“我是二十六军的战士,我要替连指导员完成他的遗愿,把战斗经历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样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彦夫写书有多大困难。残疾的身体让他吃尽了苦头:他用嘴衔笔、双臂抱笔、单臂绑笔,三种方法交替使用。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他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纸上。

另一个拦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为了写成这本书,他舔烂了4本字典。由于日夜煎熬,他的视力持续下降,原来的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

熬过了严冬,熬过了酷暑,经过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人们说朱彦夫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而迟浩田将军则说,朱彦夫就是活着的“钢铁战士”!

?极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国各地纷纷邀请他去作报告,在淄博市的一场报告会上,朱彦夫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场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治疗后,虽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却从此瘫痪,没了知觉。英雄永远是英雄,他硬是撑着病体,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朱彦夫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极限人生”。20__年12月12日,朱彦夫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书记的亲切接见,朱彦夫说,这种荣耀和幸福,他终生难忘!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先进人物事迹篇6

某某街道某某社区(某某)驻村干部某某。因为疫情原因,她奋战在一线,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总是在电话中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此前,在未启用集中隔离方式时,她每天要对社区内居家隔离对象进行两次体温测量。2月2日,一位快满14天隔离期的居家隔离对象体温较往常有所升高,这引起了她的警觉。傍晚时分,她再次上门测量,对象已经有点低烧,她立马将该居家隔离对象交由社区卫生院送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将情况及时汇报至街道指挥站。之后,她又急匆匆地赶往某某,将两名需要转移至集中隔离点的对象送至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维也纳酒店。处理完所有的事情,已是晚上9点多,在这个时期,任谁都是紧张的,她不敢回家,不断在脑海里仔细回想每个细节,工作中的、在家的……担心的是家人和同事。

稍作调整的她又立马投入了战斗。某某在经历拆迁改造后还有200多户村民、1500余名即将返工的外地员工。为守护好某某这个大本营,她与村社干部一道将腰屿自然村和某某移民区封闭成临时的封闭式小区。同时通过向村民发放“买菜通行票”,发动村干部、村民和企业自查返温人员,确保不漏查一车一人。

疫情当前,某某充分发挥了自己“女汉子”的性格特点,一句“我来吧”常常被她挂在嘴边。每天上门监测追踪居家隔离对象身体状况,对来自疫区人员上门随访,动员居家隔离对象转移到集中隔离点等等,她往往是冲在第一个的人。

“女汉子”也有柔情时刻,她向在隔离病房工作的亲人请教科学防护知识并向村民普及,消除他们对疫情的恐惧;她常常主动联系孤身在温的隔离对象,帮忙采购生活物资,被亲切地称为“小姐姐”;丈夫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她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孩子扔给爷爷奶奶了,谁家不是这样呢”道尽基层一线防控人员的辛酸。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先进工会事迹材料6篇

写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8篇

写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5篇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心得体会5篇

安全先进班组事迹材料6篇

英雄人物的事迹的心得体会8篇

写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参考8篇

个人工作先进事迹材料6篇

先进集体的事迹材料最新6篇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心得体会300字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438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